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战略准备

2022-08-24 11:52:36 作者: 长江全流域遭

水利部8月11日宣布对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6省市及时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根据2022年4月最新发布的《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干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共有四级,Ⅳ级为最低级。

吕娟指出,2019年时,水利部曾发布该工作规程的试行版,其中,并没有单独的干旱防御响应。在Ⅳ级启动条件上,针对干旱,仅规定“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因旱影响正常供水”。而2022年新修订的规程不仅单独对干旱设定了详细响应条件,而且突破了在城市或地区发生干旱后再启动响应的模式,新增了一条:依据江河湖库的旱警水位来决定是否启动响应,“这是为了尽可能把响应提前”。

旱情监测和预警是世界难题

旱警水位,即一种对旱情的警示性水位,也被称为旱限水位,与人们更熟悉的汛限水位相对应。8月19日,江苏省水利厅发布通告称,8月以来,江苏淮河流域持续晴热高温少雨,上游来水偏枯,加上近期农田灌溉用水等消耗,洪泽湖水位持续下降。当日8时,洪泽湖蒋坝站水位已降至11.82米,仅高于旱限水位0.02米,且呈下降趋势。基于此,省水利厅决定发布洪泽湖干旱蓝色预警。

不过,当前,并非每个地方的江河湖以及水库都划定了旱限水位。吕娟指出,旱限水位工作仍处于试点之中。

前述水利专家指出,旱限水位的制定,在地方实践中也遭遇困境。水利部2011年就出台了《旱限水位(流量)确定办法》,给出一套计算指标,主要基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工业和环境生态用水来核算某江河或水库的用水需求,并以此确定实现正常供水的临界水位。“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水库的水位低到何种程度时,会影响正常供水,就在这里划一条线,这就是对干旱的一个预警水位。”

但问题是,计算过程中,怎么去设定不同保障目标的用水指标,不同水源地是否要有所侧重,比如湖泊干旱预警水位的确定是否应重点考虑环境生态用水。另外,设定预警水位后,可能就要开始限制用水,谁先少供,哪个区域少供?会涉及更多考量。而且,这一举措由于还处于试点阶段,缺乏法律依据,一些地区并无动力去推动。不过,吕娟指出,结合水利部修订后的旱灾响应规程,本次大旱之后,这项工作应该会加速推进。


8月20日,从四川乐山大佛佛头位置俯瞰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交汇处,水流量明显减少。摄影/本刊记者 张浪

对干旱的预警和风险管理之难几乎是国际共识。“今年三四月时,在全国层面的会商会议上,对今年夏季将面临什么,所有专家都认为降雨会偏多,没有一个人预测出今年长江流域会有大旱。”前述水利专家回忆。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处2006年对全球122个国家灾害预警系统的调查中发现,干旱预警远比其他气象灾害预警复杂得多。全球范围内干旱预警系统开发相对欠缺。美国国家干旱综合信息系统官网上写道:正如干旱难以定义一样,对干旱的监测也很困难,要根据其发展对其监测。而且,监测元素非常多元,包括降水、温度、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变化等,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定环境,选择不同的干旱监测指标。

在中国,多年来,对旱情的监测和预警一直是个短板。吕娟等人在2022年1月发布的论文中提到,传统旱情监测中选用的站点观测数据分别从气象、水文、农业角度进行单类别旱情识别,缺少监测区域内对于下垫面条件的区分,以及缺乏针对不同受旱主体动态监测表征。

吕娟特别强调,公众需要厘清一个概念,气象干旱不等同于干旱。世界气象组织将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她认为,旱情的监测预警中,气象干旱是个前提条件,但公众有时也不必过度恐慌,“因为对旱情进展的准确判断,必须要和下垫面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目前,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发,应用于湖南、安徽、陕西等地的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已尝试了这种“结合”。全国层面,今年7月起,水利部正式启动全国旱情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计划在9个月后进入试运行。吕娟介绍,该平台利用气象、水文、农业等多种数据,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作物分布、作物生育期等多种下垫面信息,进行旱情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对未来七天或半个月的气象预报,进行相应预警发布。

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

水利部水文首席预报员胡健伟8月21日指出,预计未来几天长江流域降水、来水总体仍将偏少,旱情仍将持续。后期随着华西秋雨的到来,长江上游的旱情将逐步得到缓解,但中下游地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形势仍不乐观。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最新短期气候预测结果显示,8月份长江流域降水偏少二成以上,部分地区仍将持续极端高温事件,并导致严重干旱;同时预计8月会有1~2个台风影响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秋季南方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发生在夏季的干旱将大概率维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夏秋连旱。

吕娟指出,结合土壤墒情来看,目前,长江上中游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土壤处于极度缺墒状态,中下游地区处于重度缺墒状态。综合考虑气象以及下垫面情况,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旱情在未来几周可能会进一步持续和加剧。

她进一步表示,如果后续旱情继续发展,水库群调度也可能面临一定挑战。因此,必须要在战略上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受旱地区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并据此提前制定当前到明年汛前的区域应急供水方案。她举例称,很多人可能会惊讶,珠江流域也会遭遇缺水,但事实却是珠江流域上一次旱情从2020年秋冬一直持续到2021年底。这一时期,广东遭遇了60年最严重的旱情,多地出现取水困难、咸潮上溯。2022年2月1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珠江压咸补淡保供水”专题会时就说,“要按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