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春莹连发20张图:每分钟的中国

2022-10-16 11:43:51 作者: 华春莹连发2

(观察者网讯)

“在中国,这是每分钟会发生的事。”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15日在推特账号连发20张图,向世界展示了在基础建设、生活消费、环境保护与科技发展等多领域的中国面貌,以及中国在每一分钟内对于国际合作所做出的贡献。

在国内,我们既跑出中国速度,也关注青山绿水;抬头可仰望星空,俯首便脚踏实地——

“每分钟,中国复兴号高铁能行驶5833米。”

作为“中国智造”响当当的名片,“复兴号”是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其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如今“复兴号”已经实现系列化,速度等级覆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牵引动力包括动力分散式和动力集中式,编组包括8至17辆多种编组型式,可适应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等各种运用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高铁已覆盖全国94.9%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每分钟,在中国有12.7公顷的森林或草植被种下。”

2019年初,美国航天局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卫星资料显示,世界变得越来越绿了。对地球变绿贡献最大的是中国,因为中国42%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人工植树造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10年间,中国森林面积从31.2亿亩增加到33.54亿亩,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首位。此外,10年来,全国适龄公民55.03亿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植树216.86亿株(含折算),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厚植人心,生态文明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每分钟,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7000万次。”

从1994年提出北斗建设工程开始,北斗一号在中国经济、技术匮乏的艰苦条件下进行研发。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攻坚克难,突破重重关键技术,在2000年和2012年分别实现了北斗系统“三步走”的前两步,完成了北斗一号和二号系统建设。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日前接收新华社专访时介绍,通过两年多的应用实测确认,北斗三号系统在全球定位精度可达4至5米,在亚太区域精度更优。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数字施工、精准农业等诸多领域,在无人驾驶、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稳步推进。

杨长风坦承道,北斗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


“每分钟,在中国有10辆新能源汽车被生产。”

十年以前,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渗透率尚未突破1%,处于以政策驱动为主体的启动阶段。如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约20%,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强国。据工信部统计数据,从产销规模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从技术水平看,我国掌握了基于正向开发的底层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1.3倍、价格下降80%。从配套环境看,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298座,形成全球最大充换电网络。

历经十年发展,中国新能源车企也已经走到产业前列。一个鲜明的例子是,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冠军。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全球售出64.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高达300%以上,这一数字超过了特斯拉56.4万辆的半年销量。


“每分钟,在中国有28.77万次移动支付被完成,总交易额超过10亿人民币。”

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6月24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创新应用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全球最大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数字服务市场;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到527万亿元。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8月31日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04亿,较2021年12月增长81万,占网民整体的86.0%;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1亿,较2021年12月下降153万,占网民整体的80.0%。在互联网各类应用上,网络支付和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和网民使用率仅次于即时通信、网络视频和短视频。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