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事关着千家万户。在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大背景下,杭州紧扣浙江打造高品质社区的“题眼”,探索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使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积极构建“老幼相携”新格局
“社区替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不仅有老年食堂,还可以免费送餐。现在年纪大走不太动,很多事只要通过‘一键养老’,社区就能帮我们服务解决。”80岁的吴奶奶为所在的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的养老服务点赞。
今年,北山街道借助创建未来社区的契机,以养老需求为导向,打造了北山绿城暖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是集“社会工作、社区微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型机构,向辖区及周边高龄老人提供生活援助和助餐配送餐、日间照料和中短期托养、康复护理等综合性养老服务。
由于老年人口众多,北山街道借助数字化手段推进养老工作,聚焦老人高频共性需求,不断丰富“一键养老”板块内容,建设邻里康养展厅,实景展现智慧养老服务全流程。
如“老有所养”板块,梳理并上线辖区15分钟服务机构、商家46家,涵盖生鲜水果、维修服务、家政助洁等7个领域;“老有所学”板块,上线45门课程,线上学堂涵盖健身、教育、医疗、科普等4个子类别共47个视频;通过“浙里康养”平台,为辖区2206名老人建档,按比例由第三方完成老年群体自理能力筛查的专业评估132人;实施线上线下闭环式的紧急救援机制,为40余户独居老人安装智慧“三件套”,压实居家养老“安全线”。
为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北山街道还打造了公办民营普惠幼托空间,师资力量雄厚,全方位满足社区居民的婴幼儿养育需求。如设有母婴室,给周边哺乳期妈妈提供方便、安心的环境;每周末为辖区内的居民开设公益亲子活动。
“时间银行”探索互助养老模式
近日,丁兰街道“时间银行”试点运营,这为浙江加快形成“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份具有特色的“丁兰答卷”。
“很期待!我现在有很多服务点,老了就有更多被服务的时间,以后女儿也不用多操心我。”50岁的戚伟利刚退休,有空就到这里来提供服务。
“时间银行”不储蓄金钱,但能储蓄“时间”,将来可兑换养老服务。在“时间银行”平台,以低龄老人为主的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提供养老服务,获得时间货币,以高龄老人为主的需求方通过支付时间货币,获得养老服务,低龄老人成为高龄老人后可形成闭环,实现互助养老的跨时空交换。
在试运营前,丁兰街道排摸登记各村社有特长、有奉献精神的低龄老人志愿者203人,具备医养专业背景的绿康丁兰家园志愿者132人。这些志愿者根据服务情况,将综合形成三级九段等级体系,通过不断升级,激励低龄老人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丁兰街道积极加强孝老阵地建设,在绿园弄邻里中心建设“兰孝居”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以半托老的方式享受一站式综合为老服务;各村社依托文化家园,给长者办起了生日会、老年智能技术培训,让老年人共享数智生活便利,提升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电力关爱码”守护老人生活安全
出门参加活动,没和往常一样用电,“关爱码”报警,被追到活动现场确认安全;走丢了,“关爱码”报警,及时在隔壁村找了回来;出门忘关电火炉,“关爱码”报警,接到了提醒电话……
在杭州乡村,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40%。以淳安县下姜村为例,70岁以上老人就有105人,其中独居的有15人。
为了给予老人更充分的关爱,聚焦“一老”养老服务重大需求,在政府主导下,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用电力大数据精准破题,早在2020年便在淳安创新推出“电力关爱码”。
据了解,“电力关爱码”利用每家每户都有的智能电表,依据老人家中的历史平均用电量,通过用电情况变化,自动生成红、黄、绿三色码,及时研判并预警突发情况。绿码表示用电无异常,黄码表示需要注意,红码表示需重点关注,以此守护老人生活安全。
今年9月,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迭代升级“电力关爱码”,一面升级云端算法,一面优化志愿服务机制,多方共建关爱特殊困难群体。
“以往我们对独居老人的日常监护,只能一户户敲门,现在‘电力关爱码’接入了‘浙政钉’平台,当出现红、黄码时,异常信息会以钉消息通知到乡镇管理员、村网格员和电力志愿者,通过定位系统,我们三方工作人员可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异常情况、提供关爱服务。”下姜村网格员姜祖见说。
目前,“电力关爱码”已上线地方政务平台“浙政钉”,联动当地政府分级设权,形成了“政企联动、村社参与、分级管理”的保障机制。同时,电力大数据关爱独居老人的应用,正在杭州市上城区、拱墅区、余杭区、滨江区等多个区的街道实践推广,覆盖老人近2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