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社 | 一个小产业何以如此富足一方?

2022-10-24 11:48:17 作者: 潮评社 |

  江西省的一个小县突然间备受关注。其实在此之前的很多年,他们一直都在默默无闻、专心致志地做着一件事:烤面包。

  被关注的原因是,这个县全县十万人,居然有近一半人从事“烤面包”这个传统行业且走向全国、受益匪浅。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01

  10月23日的《每日经济新闻》这样记录这则新闻——

  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境内的资溪县,总人口近10万,却有近5万人在全国从事面包行业,一些全国性知名面包品牌也是由资溪人创立。

  资溪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7.7%,地属山区,不产小麦,也不加工面粉,更不是面包消费的前沿之地。

  这个近10万人口的小县,用了30多年的时间,亲带亲、邻带邻,两代人接力,发展到现在,有近5万人在全国从事面包行业,占了全县人口的近半,成了“中国面包之乡”。

  本地不出产“原材料”,也不拥有消费群体,他们把烤面包这个产业居然做出了如此大的名气。

  据不完全统计,资溪人在全国各地经营着超过16000家面包蛋糕店,实现年创产值200多亿元。

  这的确称得上是一个传奇。

  02

  类似的产业起步和拓展方式在浙江也是由来已久,并且有远涉重洋的决心和瞭望世界的目光。

  这个东南沿海省份更多的是高山峻岭,许多处于山区没有出路的人们,在几十年来,或“因地制宜”,或“无中生有”,打造成功了“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县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就在于“细化”和“专心”。一个小产品做出精度来往往会有大的市场。如浙江的眼镜、打火机、纽扣、小五金等类似的小商品,如永辉超市等商店模式,都能在国内、甚至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打造一个完整、顺畅的产业链当然不易,“烤面包”者创业之艰辛自不待言。

  从乡下骑车到县城,到县城开店,再到走出资溪,走出江西,把面包店开到全国各地,再到从小作坊升级为现代化公司,可谓一路艰辛。

  40年前连面包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村民,成了为城市消费者烘烤面包的大师,并最终做成了大产业。

  从细枝末节看宏观大略,江西这个小县能够把烤面包这个小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富足一方人民,是一种经济思路的扩展,也是一种现实生存的鼓舞。

  03

  最近几年,全国都在创建“专精特新”企业,于浙江而言,历史有之,现实顺之。因此,浙江的此类企业继承“光荣传统”,正在当代发出新的光芒。现在,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这片大地上风起云涌。

  这其实就类似于江西这个“面包县”,从小产品入手、做精,最终做成了一个大产业。不仅全县人致富,也带动了附近地区的人们富足起来。

  这也证实:一个小的产业链同样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在时代的大潮中,许多特色产业的兴起就如“面包之乡”一样,找到了机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深入剖析会明白,这个驱动力其实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辛勤的劳动中创造不凡的事业,挥洒汗水一路书写奋斗的篇章。

  江西这个“面包之乡”的崛起之路,写下的是勤劳致富的佳话,也是类似行业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的写照,伴随着中国经济稳妥、快速前行的辉煌旅程。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大的报告里,为新的航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需要无数的细节,需要众多的高质量产业,江西的“面包之乡”一如浙江的“五金之乡”“纽扣之乡”等,并于“专精特新”的新要求,一同托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