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花费上万入坑“娃圈”的年轻人图什么?

2022-11-13 22:33:01 作者: 每月花费上万

这种抵制主要是为了维护圈内良好的生态,制作娃娃并不容易——每一款精致的娃娃背后,都有一位手握“神笔”的人形师,从灵感的收集到人形建模,再到零件组装,每一步制作流程都复杂繁琐,无法交由工厂批量生产,这也造成了娃娃的稀缺性。

“在‘娃圈”里大家都看得多了,并不是一个娃娃漂亮就能卖得好,我们会从各方面考察娃娃的设计,比如说娃娃关节动的时候能不能到一个点上?会不会滑丝?或者重心怎么样,能不能站住?”博主Helen说。

千辛万苦制作的娃娃一旦被仿制,原作者的权益就会被侵犯。任这种情况发展,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手艺精巧的人形师灰心离场,市面上质感好、设计精巧的娃娃也越来越少。

在这背后,也是一个市场的隐现——《2021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报告》预计,2022年,以盲盒、手办为代表的中国潮玩经济市场规模将达478亿元。

高昂的价格、稀缺的娃娃同时衍生出了一条二手贩卖产业链。据博主兔子介绍,有一些人会从事娃娃倒卖的工作,热度高的娃娃可以喊出好几倍价格,一些冷门物件还会和热门物件捆绑销售,甚至还会有些人看似诚恳地说服“娃主”,低价收购稀缺娃娃,转手再翻一番价格后卖出。博主Helen之前就遇到过一个人,6000元收了一个娃娃,转手卖了1万2,“我当时想原价出一个娃娃,差点也上他的当。”

但总体来看,“娃圈”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疯狂,圈内人士已经自发形成了一套规则,比如提醒进入娃圈的人注意预算,再比如说,不向未成年人出售娃娃。“成年人花自己的钱‘养娃’无可厚非,但一些未成年人,没有经济能力,只能用家长的钱买‘娃’。”博主Helen说,“因为娃娃很贵,很多家长都没办法理解,如果他们瞒着家里买,被发现后就会牵连卖家,小到撤单、大到被举报都有可能。”因此她也提醒大家理性购买娃娃,不要做超越自己实际消费能力的事。

而对此,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I.P.H.心理催眠师贾鹰珏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们总是会将自己喜爱的事物当作自己的情感寄托,那些被称为“娃爹”、“娃娘”的年轻人们,并没有因喜爱BJD而产生超越自己经济范围的不理智消费行为或其他过激行为,也没有产生心理学上所关注的“变形冲突(矛盾)”,“人总是会喜爱点什么,有个情感寄托,有个花钱的地儿。没有矛盾和困惑就好。”贾医生说,“就像有人喜爱宠物,有人喜欢莳花弄草,有的人喜欢美食。情感寄托有利于情绪宣泄,对于目前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