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团队协作,看见社会需求,中欧基金力图看见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2022-12-09 15:03:45 作者: 看见团队协作

近日,中欧基金在上海举办了主题为“看见”的年终策略会,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周蔚文携手投研团队和中欧财富集体亮相,向现场250位嘉宾分享了中欧基金对于公募基金行业使命及如何提升长期投资业绩的思考,同时展示了中欧基金更加全面的投研能力。

窦玉明:看见大资管时代团队作战的必要性

一只基金辉煌业绩的背后,离不开基金经理的努力,也离不开内部研究人员和其他投资人员的支持。“我希望市场看见投资的生产过程,看见基金经理作为普通人的日常。”窦玉明坦诚道。

早在2021年的年终策略会上,窦玉明就提出了转型方向,并为此提出“4P+1C”,希望通过理念的统一、流程的标准化,通过更扎实的、更系统的支持,以及自我培养的、经验丰富的团队,在强调协作的文化支持下,真正转型成通过团队作战的基金公司。

为什么窦玉明如此强调团队作战?因为只有依靠团队取得的投资业绩,才会更稳定、更持续、可预期。如果将业绩寄托在某一个人的身上,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加上个人阶段性表现会有波动,基金业绩的可预期性也会变差。但有了团队的支持和输出,业绩来源就不再只是一个人,而是来自整个团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业人士的支持,风险也得到了分散。

周蔚文:看见股票最重要的作用,值得关注投资中的“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

周蔚文表示,过去很多人分析商业模式都喜欢垄断型的企业,因为这种企业能带来较高的超额回报。但是站在优化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基金经理应当考虑这种垄断的回报是否可以长期维持,同时也要考虑它有多大的、负面的外部效应,应当尽可能选择那些至少满足社会一部分人的需求,同时对社会其他人的损害是最小的个股和企业。因为股票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满足社会的需求,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在这样的思路下,周蔚文表示,明年的市场有投资机会。具体看两个方向,一是“锦上添花”行业,具有较大成长空间,如碳中和、战略型科技产业等;另一类是需要“雪中送炭”行业,它们行业规模相对稳定、利润呈周期性,如果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进行输血,就是雪中送炭,如地产产业链、餐饮、旅游、出行等受疫情影响行业。

权益基金经理共话2023:看见投资机会

本次策略会上,王健携手中欧基金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们亦分享了他们看见的2023年市场的投资机会。

王健认为当前的市场与2019年部分相似,影响经济增长的压制因素在趋向缓和,企业的盈利增速也可能陆续在明年的1季度之后出现拐点,整体市场应该处在熊市调整的末期。

刘伟伟称,每一年的市场特征都不尽相同,但宏观环境会有类似的年份。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也很大,如果明年经济复苏,就会出现和2013、2019年相似的地方。在2013年和2019年,市场节奏上一开始是金融地产及周期性行业表现更强,但随后更大的机会出现在成长性板块中。

代云锋认为,2023年市场可能会和2019年有点像。市场都刚经历一轮熊市,估值水位也处于历史上比较低的位置。但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经济的节奏。2018年底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结束之后,对经济的预期就相对乐观了,2019年年初市场也开启了一轮幅度较大的上涨。而2023年经济复苏的时间点有可能更靠后一些。

钱亚风云认为,随着疫情慢慢消散,企业会重新焕发生机。一些成长性比较好的行业的好公司,站在2023年的起点上,估值会比2016年要高很多。但有些行业比如像高端制造等代表着先进产业升级方向的新兴产业,它的估值是相对便宜的。所以在这一类行业中,能否挖掘到一些比较好的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可能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值得重点关注。

罗佳明认为,目前市场有点像2018年年底的时候,很多行业的好公司经营也遇到了挑战,但企业家和团队依然努力,公司在行业中依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然而估值却很便宜。因此,他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并不悲观,并且这一次机会更大的可能并不是上一轮的“核心资产”,而在于上游资源、经济复苏相关标的、科技创新等领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