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春秋农为本 ,一展影翼击长空 ——中国农民电影节五年发展成果综述

2022-12-26 15:43:41 作者: 五载春秋农为

融媒体平台加速了电影节及系列活动影响的扩大。五年来,凭借主流媒体积极报道,行业媒体深入报道,资讯网站助力传播,明星农民电影推广大使助力,社交平台热度居高,人民讨论热情高涨。首届电影节有5000名观众参加开幕晚会,30位演员明星出席红毯仪式。第二届电影节通过新华网等平台的转播,和多家媒体的报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更引起了政府的重视。第三届电影节观众超万人,有部级以上领导20多位、人民英雄张定宇等出席,开幕活动云端点击量尽千万,覆盖2.5亿人群。社交平台话题讨论热度逐年升高。至今电影节的公域流量影响力可达到十亿次,直播观看也达到了数亿人次。“中国农民电影节”更是入选了“中国电影大事记”。同时,云端平台也为活动时间的延续提供了可能。如人民网、农视网等平台开设了云上影院,组织线上电影公益展映,让光影助农的力量永不落幕。

专业性与发展性:光影助农,多维融合

“中国农民电影节”联结多方资源,探索出了“政府搭台+群众参与+文艺引领+媒体传播+企业帮扶”的多元主题联动路径,以电影的专业力量创设品牌价值,以多维融合的活动增加了社会价值,兼具专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电影节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提供优质电影,办好涉农活动。中国农民电影节与全球、全国各知名电影节相比,有更专业化的空间,与其他涉农活动相比,有更加本土化的空间。电影节品牌有助于整合分散的文化资源,唤起人们对文化传承、乡愁归属的关注。由专业的电影从业者推选出的电影,既有生动的故事、深刻的主题,又贴合农民生活,利于推向大众。涉农电影直观地塑造了农民群像,呈现出新时代农民风貌。扭转了大众对农民贫穷落后地刻板印象,使得农民形象更加立体生动。电影也讲述了真实地农民故事,展现其生活情境,有呈现“家长里短”故事地烟火气,又有在新农村中奋发向上地精神火焰。电影放映活动也推动了电影文艺与人民的融合。电影行业专家、学者、优秀创作人员为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建言献策、沟通交流,打造“三农”影视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又通过采风活动,邀请电影工作者追寻红色记忆,感受乡村振兴新变化,用镜头记录和展示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推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的精品力作。电影人与农民,文艺与农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电影节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成果,也对地方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中国农民电影节”活动依托影视行业,但不止于影视作品,其发展性体现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共筑价值,以“文”化产业,依据地区特点,个性化推进当地文化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对接,赋能乡村振兴,维护乡土文化环境。一场文化促进经济的盛宴,汇聚了当地乃至全国“三农”领域的先进人物、英模代表,文化界、企业界代表,媒体人等,以高效的形式将举办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旅项目、农业精神介绍推广给全国观众。通过“光影甄选”等助农公益直播,将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销售至大江南北,从而引导其进一步推向市场。又充分发挥应邀嘉宾的名人效应,展示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和特色文旅产品,促进产销衔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第五届电影节举办了引资推介和项目签约活动。坚持“节会搭台、经贸唱戏”,促成活动拟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额高达516.3亿元,招引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举办地。以文化为圆心带动周边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电影节转身一变,成为了惠农强农的百宝箱、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中国农民电影节”不忘“以农为本”的初心,历经五年的探索,用光影照亮了农民电影和乡村振兴的漫漫征程。这场特色鲜明、以节为媒、惠民乐民、以文化促经济的盛会,必将化作一只雄鹰,在新时代蓬勃的田野上,振翅飞向更广阔的长空。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