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春秋农为本 ,一展影翼击长空 ——中国农民电影节五年发展成果综述

2022-12-26 15:43:41 作者: 五载春秋农为

2018年,为响应国家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电影节”应运而生。“中国农民电影节”发扬农耕文化至上的精神,鼓励着无数影视从业者投身三农影视创作,吸引了无数农民成为电影的忠实观众。正如每一部“三农”电影的背后都是一个乡村成长的故事,匆匆五载春秋,“中国农民电影节”已进入茁壮的青春期。它将光影化作鹰击长空的翅膀,联合动员多元主体,创新开展多维活动,相约在每年金秋,与农民携手共赴一场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盛会,切实助力乡村的振兴与腾飞。

核心性与时代性:聚焦乡村,以农为本

“中国农民电影节”的诞生恰逢攻坚的关键之际,五年来,电影节始终秉持明确高远的政治站位,以乡村为核心,以农民为根本,记录见证着人类历史上又一伟大奇迹的诞生,书写着新时代的农耕文化。

纵观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的主题,紧密贴合时政,围绕着“攻坚”与“乡村振兴”,展现着乡村变化的时代新风貌,极具时代性。首届主题为“乡村振兴,扶贫攻坚”,奠定了电影节的基调与方向。此后四届电影节的主题词分别为“乡村振兴,光影筑梦”“百年征程,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光影同行,均带有“乡村振兴”和“光影”,鲜明地标志着“中国农民电影节”的初心与努力的方向——以光影的力量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见证着新时代的发展进程,展现精准扶贫的重大成果,讴歌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电影节关注的话题聚焦于“乡村”与“农民”,让农民真正成为了节日的主角。主要包含“农民形象、农村故事、乡村发展、乡村治理、城乡互动、乡土情怀”六大话题。不同于其他电影节,“中国农民电影节”的红毯仪式,以农民为主角,让劳动模范、农业专家等成为了最耀眼的明星。电影节推选的电影和一系列活动都关注着农民的实际生活,讲述着农民自己的故事,增强广大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展现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乡村的振兴与发展献谋献策,真实记录着乡村的变化,用真实的记录呼唤凝结着人民的乡土情结和家国情怀。

文化性与经济性:文化盛典,惠农利民

“中国农民电影节”历经五年的探索,从最初庆祝展示丰收的文化庆典,逐步衍生出一系列惠农利民的活动,成为了兼具文化性与经济性的金秋盛宴。

从庆祝展示到惠农利民,“中国农民电影节”团结越来越多的力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已经形成了由启动仪式、红毯仪式、开幕晚会、影片推荐、乡村采风、公益展映、农特产品推介、助农项目落地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成熟模式,以文化的力量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回顾首届“中国农民电影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劳模、农技专家、优秀农民代表和老中青三代影视演员等与数千观众在开幕晚会现场互动联欢,呈现了一场农民的文化晚会。精彩的歌舞节目,热闹的庆祝场面,引来了全国关注。第二届电影节进一步贴近农村的生产生活,突出了欢庆感和互动性,增设了农村电影公益展映,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盛会的熏陶。随后的电影节更是进行了专业团队的采风研讨活动和农产品展区,展现各地“三农”事业发展特色和丰收场景。第五届电影节活动又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直播助农带货,更促成许多项目签约落地举办地区,为农民群体和当地政府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

与此同时,五年以来,电影节始终自觉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历史使命。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组织专家推介适合农民群众观看的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短视频等,以电影的形式让农民群众了解先进的人物事迹、聆听感人的奋斗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

广阔性与持续性:线下拓展,云端延续

短短五年,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广受关注,“中国农民电影节”综合多种资源平台,不断拓宽惠农的辐射范围,延长惠农的时间周期,线下和云端同步发展,闯出了一条宽广而长远的惠农助农之路。

五年来,电影节的主办地虽都在农业大省河南,但其活动辐射的地理空间日益扩大。从第三届电影节开始,在主会场的基础上设立了活动的分会场,惠农的脚步从中原走向了沿海的江苏、浙江,踏上了东北的黑土地,又翻山越岭来到了东南的赣鄱大地、西南的贵州、西北的青海……走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将光影的力量传递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公益展映活动在线下走进了上千个县市,放映推选的近百部适合农民观看的科教片、纪录片、故事片、戏曲片等,让广大农民群体共享文化果实,惠及了亿万农民观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