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张女士全身疼痛状况仍在持续,反复发烧,不过已在39℃以下。她说自己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甚至还吃了头痛粉。幸运的是,丈夫现在没事,孩子在爷爷奶奶家,也还没有感染。
病毒学专家:属于“抗原复阳”
主要原因是免疫力低
针对张女士的情况,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所谓“复阳”有两种,一种是核酸“复阳”,还有一种叫“抗原复阳”,张女士的情况属于“抗原复阳”。所谓“抗原复阳”,通俗地讲,就是第一次感染后没有好利索,病毒复制下降了,产生的抗原浓度低于了检测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显示的是“假阴性”,身体内的病毒并未完全清除。
一般来说,感染后的14天,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才能完全保护自己,张女士从初期感染的9日到19日只有10天,身体的中和抗体滴度不够高;19日碰到的同事如果还处于感染期中的病毒脱落期(俗称排毒期),张女士又没有做好防护,就会发生“二次暴露”;如果是这样,张女士体内病毒复制增加就是可以解释的了,不仅抗原复阳,而且症状加重;原因在于她的抗新冠免疫力没有完全恢复,恢复的一个硬指标是至少14天后,或抗新冠中和抗体IgG浓度高于保护阈值。
那么,“抗原复阳”与核酸“复阳”、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人们应该如何做好防护?
对此,常荣山称,核酸“复阳”,是指核酸转阴了,后面核酸检测又显示阳性,这是核酸复阳。这种情况是感染恢复后,部分人还会排出新冠病毒核酸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非常灵敏,显示出复阳。但是,这种“核酸阳性”与传染性是没有联系的。
“再感染”是指一个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已经彻底康复,然后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再感染”通常是有症状的,感染的不是和一次感染相同的变异株,一般是被发生了免疫逃逸的最新一代流行株再次感染。但是,张女士这种情况不是“再感染”。
“‘抗原复阳’感染过程、疼的过程比第一次要长,第一次可能5天,这一次可能就不止5天了。”常荣山称,“抗原复阳”的患者,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免疫力低于普通人,更需要做好居家隔离,病程可能会长于14天。
同时,常荣山称,张女士还属于轻症或者普通型,轻症是没有肺炎症状的,不需要到医院去救治,张女士的情况可能处于轻症和普通型之间,没有到普通型。如果变成普通型,就变成肺炎了,就需要住院治疗了。如果“抗原复阳”了,也不用过分担心,血氧没有降到91%以下,没有呼吸不畅、胸闷、难受的情况,心率没有急剧上升,就不用太过担心。不过,如果血氧急剧降低,心率急剧上升,这样就有危险,要去医院救治了。
关于“复阳”和“二次感染”
这些问题请了解……
据新华社报道,专家表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较高。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沈阳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刘洪艳称,比如说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感染康复后,保护力维持的时间就比较短。还有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康复之后获得保护力的时间也可能比较短。此外,艾滋病患者或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免疫缺陷人群,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二次感染的风险就比较大。
人体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由于免疫系统已在发挥作用,短时间再次感染相同或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可能性较小。目前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二次感染风险高于原来的毒株,包括德尔塔和原始毒株。“感染之后对与这个病毒相近的变异株有交叉保护,但是如果病毒继续变异,或者是一些关系比较远的毒株,感染风险也会增加。”刘洪艳说。
此外,沈阳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冬春季还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比如流感、腺病毒等,所以还需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强手消毒,多开窗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等。
据“四川疾控”消息,“复阳”是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呈阴性之后,再次检测发现又呈阳性。一般认为,这时检出的是一些病毒的片段,并不是完整的病毒,没有患病症状和传染性,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二次感染”是指这一次的新冠感染已彻底康复,但又发生第二次新冠病毒的感染。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症状的,并且核酸的Ct值也比较低,病毒载量较高,有传染性。
专家表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发生“复阳”和“二次感染”的概率都很低。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康复之后,可以获得3至6个月以上的保护力,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