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斧”变成“黄馆长”

2020-10-22 23:35:57 作者: “黄大斧”变

“我家是白族民间工艺美术世家,擅长泥塑、纸扎和雕刻,到爷爷时就把手艺发扬光大,成为响誉‘云龙五井’的民间艺人……”近日,正在给广东游客讲解的是诺邓千年白族村黄霞昌家庭生态博物馆的馆长黄永寿。

71岁的黄永寿,操着浓郁的白族口音,精神矍铄。他对每件展品都如数家珍,能道出展品背后的故事。黄永寿原本家境殷实,祖上靠着精湛的手工艺,成为诺邓村的名门望族。但在他两岁半时,家道中落,父亲突然离世,丢下孤儿寡母。他十四岁辍学回生产队当会计,用稚嫩的肩膀撑起飘摇的家。后来他娶妻生子,生活的重担沉沉地压在他肩上。

因为村头的盐场熬盐需要大量的柴火,为了生活,他买了第一把板斧,开始上山砍柴为生,靠人背肩挑,他挣第一桶金。就这样年复一年,大板斧砍成了小斧头。由于村里上山砍柴的人多,树越砍越少,山变秃了,砍柴路越走越远,他只好起早贪黑,记不清砍坏了几把斧头、手上脱了几层皮、长了多少个老茧。由于他力气大,砍柴速度快,村民们都叫他“黄大斧”。尽管如此,生活依然非常艰辛。

后来,由于熬盐成本高,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盐场倒闭。黄永寿失业了,一次次的生活打击和重担,在他脸上刻上深深的皱纹,但他坚强地维持着生计,养家糊口,他坚信生活总会好起来的。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昔日破败的小村出名了,村里来了外地游客,有人开始尝试着办起食宿店、茶水店、做小买卖……黄永寿每天看着祖传的宝贝发呆。后来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一个博物馆,将祖上的这些艺术珍品呈现给游客,让更多人了解诺邓古老的历史。

2005年博物馆如期开馆,黄永寿成了村里第一位敢于吃螃蟹的人,在家当起了讲解员,一干就是十五年,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游客来到博物馆参观。现在但凡来诺邓旅游的人都要找黄馆长,请他当导游,聆听诺邓的历史和故事。他和他的博物馆已经成为诺邓旅游一张靓丽的名片。

十五年的发展,博物馆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砍柴的斧头和其他农具也都成了展品被安放在展室中。黄永寿家里也开了客栈,博物馆也上了互联网,每天都有游客,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今年国庆假期,我家的收入有五千多元,相信日子越来越好。”黄永寿说,随着云龙县脱贫攻坚战的顺利摘帽,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他相信,大漾云高速路修通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到小村,来到博物馆。原来用来维持生计的斧头早已锈迹斑斑,却“锈”出好生活。

黄永寿老人远眺着窗外苍翠的远山,他眼中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通讯员 黄忠 文/图

审核:杨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