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离重启上市还有多远?

2023-01-06 09:18:27 作者: 蚂蚁集团离重

杨天表示,不能因为与更早期版本的方案相比有所“缩水”就认为蚂蚁消金不再受到市场青睐。因为有潜在意向成为股东的公司未必都能获批,不同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等也都需要复杂的协调过程。

“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的核心,主要就是解决杠杆率的问题。如果杠杆率太小,蚂蚁消金无法承接原本两家小贷公司庞大的信贷业务规模。此外,也是为了达到一定资本金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说。

尹振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监管的角度来讲,目前的核心目的是要控制规模,稳健发展。“这也意味着,增资的步伐不能迈特别大,也不能特别快,所以这也是增资规模下降的原因之一。后续可能还会有增资方案,这是个持续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增资过大,其实并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也有一些市场人士担忧:185亿元的资本金能否支撑蚂蚁消金庞大的信贷规模?

蚂蚁集团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的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达2.15万亿元。其中,1.73万亿为消费贷款,通过旗下两家小贷公司: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花呗”的运营主体)、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呗”的运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放。

有分析人士指出,若按照13倍的杠杆倍数计算,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最多能承接近2400亿元的自营信贷业务,或者8000亿元左右的联合贷款业务——这与1.73万亿还有不小差距。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市场人士将此次增资扩股方案获批视为一种积极信号。

“方案落地是整个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步。此外,也意味着蚂蚁集团信贷业务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整改进入新阶段,后续更多的就是常态化监管,把相关的一些业务和产品都放置在长效监管的机制框架下。”尹振涛说。

蚂蚁上市,还有哪些障碍?

从更宏观的行业视角看,从此前“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到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两年间,随着平台企业整改工作有序推进,政策重心也相应动态调整,数字经济也拥有了更多发展可能。

杨天认为,近期政策表述没有再继续突出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等内容,显示平台经济集中专项整改已基本完成,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对包括蚂蚁在内的大型平台企业而言将在政策环境上具有更多确定性、可预见性。

对于两年前未能如愿的蚂蚁集团,随着宏观环境发生变化,是否会重启上市?

对此,杨天称,从目前各方表述看依然较为慎重,不排除仍在与监管层深度沟通过程中。

“蚂蚁集团上市最大的障碍并不完全是消费金融的问题,而是整改是否结束,能否消除风险。所以,蚂蚁消金增资扩股后有助于推动蚂蚁集团上市计划,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后续可能还会出现很多变化。”尹振涛说。

目前,对照前期整改要求,蚂蚁集团在支付(支付宝)、消费金融(借呗和花呗)、基金(余额宝)、保险(相互宝)等产品线上已有明确落地动作。对于其他整改进展,金天表示还有一些方面仍待观察。“比如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成立和运作覆盖全部业务的金控集团,以及在征信牌照申领过程中的进一步进展等。”

征信方面,2021年底,人民银行公布受理了钱塘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但截至目前,也未传出审理结果的消息,蚂蚁集团尚未获得征信牌照。

“最重要的还是蚂蚁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成立,这才是真正预示蚂蚁集团整改的彻底结束,以及可能会重启上市,或者走入更健康发展、合规发展的道路。”尹振涛说。

然而,杨天表示,金控和征信还涉及政府、平台、平台股东、金融机构、其他服务机构之间方方面面比较复杂的关系,可能从政府和监管层面还要做更通盘的考量。

“金融控股公司前两批都是大央企和地方国资,之后有民企。但是其体量、复杂性和蚂蚁集团还不能同日而语。蚂蚁集团未来的金融布局、金融架构是什么样还有一定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金控牌照的问题可能还要再等等。”杨天说。

不过,尹振涛仍然期待这个庞大的平台企业会出现一些新变化。“如果以蚂蚁集团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成立,那代表着互联网金控的一个崭新的模式。”

(应受访对象要求,杨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