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离乡后,方知腊味绝不仅仅只是一道年味菜肴,它们收下了阳光,也收走了游子们的过往时光。
晚清重臣曾国藩自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后,宦海浮沉三十余载。不论是刚入仕时做京官,还是之后带领湘军与太平天国鏖战,又或是任两江总督之时,曾国藩的家书中一次又一次提到的,是家乡那一份腊味。
1842年,曾国藩在致父母的信中说:“此间现熏有腊肉、猪舌、猪心、腊鱼之类,与家中无异。”1844年,写给几位弟弟的家书中,曾国藩提及所收老家特产:“所付诸物,已接脯肉一方,鹅肉一边,杂碎四件,布一包,烘笼二个,余皆彭雨苍带来。”
而时至1866年,白玉堂老家给曾国藩寄送的腊肉,一次就是二十三斤。
远在异乡的日子,一日三餐有了腊味相伴,故乡的风、光、雨、雪,似乎就萦绕在身旁,从未消散。
腊味美食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那样: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时间与空间,是横亘在游子与故乡间的高墙。而腊味硬是在这巍巍高墙上凿出个洞,凑近窥闻,便可暂解乡愁。
今年过年,回到故乡或仍因故远在他乡的你,会选哪一盘腊味,给过去一年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