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我国人口发展趋势迎来重大转折。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国家统计局1月17日正式宣布前,中国人口学会于1月13日在京组织召开了“人口负增长及其应对策略”专家研讨会,解读人口负增长现象、趋势、特征、成因,探讨人口负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专家学者们的发言于近日陆续公布,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陶涛副教授以“世界人口负增长国家的情况和应对”为题分享了研究成果。
陶涛先介绍各国人口负增长基本情况: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2021年,有38个国家和地区处于内生性人口负增长之中,它们的负增长主要源自长期低生育率。主要分布在欧洲(25个,包括俄罗斯、匈牙利等)、亚洲(5个,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北美洲(6个,多为岛屿国家)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都面临严峻的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形势。其中,德国是1950年以来最早经历人口负增长的国家,自1973年起开始负增长;匈牙利经历的人口负增长时间最长,从1980年持续至2021年,四十余年间总人口规模缩减近10%。俄罗斯1994年出现人口负增长,一直持续到2007年,2008~2019年恢复人口正增长后,又于2020年开启新一轮的人口负增长;日本自2010年负增长持续至今,十余年间总人口规模降幅约为3%;韩国在2020年初开始人口负增长,2021年TFR低至0.88。
“根据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实际数据及预测中方案数据, 我们考察了3个典型欧洲国家(德国、匈牙利、俄罗斯)和3个东亚国家(中国、日本、韩国)从各自进入人口负增长之后至2100年的负增长发展轨迹。”陶涛表示,东亚三国与欧洲三国相比,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时间更晚、发展更快、程度更深;东亚三国与欧洲三国相比,在人口负增长相同进程中少子化更严重(欧洲三国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在人口负增长相同进程下始终高于中日韩);东亚三国与欧洲三国相比,在人口负增长相同进程中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程度更大;东亚三国与欧洲三国相比,在人口负增长相同进程中老龄化、高龄化发展速度更快、程度更深(经过相同时长的人口负增长后,东亚三国的老龄化和高龄化水平都将高于欧洲国家)。
面对人口负增长,各国都是如何应对的?
陶涛在发言中介绍,各国一方面采取鼓励生育、移民等措施来缓解甚至阻碍人口负增长的到来,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女性和老年人就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措施来努力适应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后果。
她指出,鼓励生育是各国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基本策略之一。首先,人口负增长国家会通过为妇女和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帮助其实现理想的子女数量、生育间隔及时间。其次,各国也重点关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通过实施产假制度、采用弹性工作制、兴建托育机构等方式来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此外,瑞典、韩国等国家还会通过津贴补助、减租减税、减免子女大学学费等措施来降低生育成本,俄罗斯则采用了荣誉激励的方式,向生育多子女的家庭颁发“光荣父母奖章”“光荣父母勋章”,并给予物质奖励。
吸纳移民也是各国应对人口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部分国家采取了鼓励移民的政策,尤其是鼓励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移民迁入。另一方面,各国也通过加强社会服务、提供语言培训、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保障非本国国民的社会融入。
另外,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和女性劳动参与率也是各国政策的着力点。例如,日本、德国逐渐提高了获得退休福利的年龄,意大利则采取了减少福利的措施,韩国鼓励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奥地利则给雇佣老年员工的企业提供奖励。针对女性就业,日本从法律、政策、社会福利、企业工作制度等多层次着手,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韩国一直以来也重视提升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通过制定一系列针对女性的就业优待机制,让更多女性回归职场。
陶涛表示,面对人口负增长,各国还加快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的步伐。比如,日本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至其他国家来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着力提升本国技术研发水平和产业优势,以适应人口负增长的发展。德国在注重转移中低端产业、腾挪资源空间发展高端产业的同时,也在努力提升海外企业在其他国家本土化的融合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