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各地迎来返乡潮,随着人群流动增加,疫情防控将面临新挑战,特别是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压力凸显。日前召开的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要求,要深入排查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全面落实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地区防控措施,这些防控措施有没有严格落实?
基层医疗机构在实施“关口前移防重症”防治策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浙江省要求保证医疗物资精准足量供应,加强药品科学调度供应和精准配送投放,让基层医疗机构的“武器弹药库”更为充足。
1月19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卫生院时,院长姚宏伟正忙着逐一核算药房内药品的储量。在卫生院药房内,记者看到泰诺、布洛芬等药品都在货架上,此外,还有刚刚配送到院的11瓶小分子抗病毒药——阿兹夫定。姚宏伟说,根据目前卫生院每日的接诊量测算,药品储量能够稳定供应两周以上,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到货后,有助于进一步抢抓“黄金72小时”,提升治疗成功率。
在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中心卫生院,记者看到不仅各类药品配备齐全,血氧仪、制氧机等重要的医疗设备也得到了补充。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就诊的村民,最让他们放心的是卫生院内增设了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可以对肺部情况进行扫描检查。“这段时间,一些居民虽然‘阳康’了,但还是受到咳嗽、胸闷等症状困扰,肺部检查需求量增大,有了这套设备,群众不用往大医院跑,在家门口就能做检查。”太湖源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汤懿说。
“一老一小”等高风险人群,是防重症的重点。浙江省要求对农村和山区海岛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群体落实联系包保团队,确保他们在关键时候能得到应有的救助。
落实联系包保团队,摸清服务人群底数是前提。在丁宅乡丁宅村,记者看到了4份名单台账,分别是全村患基础病的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留守儿童和重残人员,并根据他们的健康状况分别用红、黄、绿三色进行分级标记管理。由乡镇干部、村干部、卫生院医生、辖区民警和网格员组成的包保团队,每周固定联系两到三次,开展用药指导,健康监测、转运转诊等服务。
台账做得再仔细,关键还要看落实。据了解,近期镇、村干部或医务人员都会定期了解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
服务的重点人群多,但包保团队力量有限,是各地面临的普遍难题。临安区太湖源镇共有60岁以上老人10235人,如何做到不落一户?太湖源镇党委书记曹源发说,为了让日常服务更加精细,镇里在组建包保团队的基础上,还以网格为单位,进一步细分任务,要求干部在走访联系时留影、签名,强化监督落实,“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老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曹源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