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广西桂林3岁男童小源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被诊断出腺样体肥大。然而,在接受手术后却发生麻醉意外,目前无法用语言交流。
“也就是俗称的脑瘫。”2月9日,小源母亲罗女士电话中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不想放弃。不管是为了一个渺茫的希望,还是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我都要全力救他。”
据悉,临桂区卫健局已立案调查,认为该医院在诊治过程中存在问题,将严格依法依规处理。桂医二附院则回应称,已书面答复患方,患方如不满意可以申请调解,也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必要时可以提起诉讼。
3岁男童术后成脑瘫
家属称“医生说手术很成功”
罗女士介绍,因儿子小源平日说话鼻音重,她于2022年7月9日带小源到桂医二附院耳鼻喉科就诊。经检查后,医生诊断小源腺样体肥大,建议给孩子做手术。
次日,罗女士为小源办理了住院手续。同年7月12日上午9时,医生为小源行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10时15分许,据罗女士称,手术医生刘某和莫某两人从手术室出来,告知小源父亲“手术很成功”后离开。
当天中午12时30分,罗女士下班赶到手术室门口并询问小源情况。罗女士回忆,当时现场护士向手术室内看了一眼表示没有问题,孩子正在苏醒。但直至14时许,小源依然没有苏醒。
当日15时许,小源在多人护送下推出手术室做脑部CT。罗女士称,小源做CT检查时还未苏醒,突然抽搐并口吐少许白沫,医生给他打了镇静剂并做完脑部CT检查后,送回病房让家属等通知。“耳鼻喉科主任告诉我们,小源的情况不属于他们专业范围,建议转到儿科观察和继续治疗。”
当天18时许,小源被转到儿科普通病房。半小时后,小源的嘴和鼻子突然喷出大量血液,并伴随强烈的抽搐,医生对孩子进行了抢救。
2022年7月18日,小源情况稍微好转后,罗女士将其送到南溪山医院治疗,直到2023年1月14日出院。据悉,桂医二附院处理了小源在南溪山医院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南溪山医院出具的出院诊断显示小源为混合型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症状性癫痫等。
“他现在除了缺氧缺血引发的脑瘫外还有癫痫和强直性脊柱炎,发作起来特别痛苦,晚上是没办法睡觉的。”罗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小源术后昏迷近半年,虽然能睁开眼睛,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时不时全身抽搐。
罗女士称,其丈夫陈某在儿子出事半年后选择离家出走。1月23日,陈某发来信息及一张桂林至广州的动车票,信息大意是儿子每天都在无尽的苦难中煎熬,也许放手对儿子来说是最好的解脱,“我选择净身出户”。目前,罗女士尚未能联系上丈夫。
医院被指存在多项问题
卫健部门介入调查
据了解,事后罗女士多次向临桂区卫健局投诉反映情况,认为医院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病历书写不规范,未履行告知义务,病历资料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第一次封存的病历与第二次封存的病历有出入,病历未及时书写及保存,存在严重过错,才导致小源发生如此严重的后果。
罗女士还称,此前为帮助小源更好地治疗,曾给小源做了基因检测和代谢检测,“报告显示一切正常。”
1月5日,桂医二附院作出书面答复,认为医院在对小源的治疗过程中,符合医疗护理规范,若对答复不满意,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或向桂林市医学会提出医疗事故鉴定,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如认定该院有过错,医院将承担相应责任。
而1月6日桂林市临桂区卫健局作出的“调查情况反馈”中,称调查核实后医院存在4项问题:1.术前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手术医生未在术前亲自与患者监护人进行告知、沟通、签字。2.术后出现意外未及时与患方监护人沟通,告知抢救治疗情况和采取的措施。3.相关医学文书病历记录不全(特别是病程记录)。4.医疗机构发生纠纷及重大事件未及时报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临桂区卫健局还称,该机关已就桂医二附院存在的问题于2022年12月12日进行立案查处,严格依照程序依法依规处理。“其他医患双方纠纷建议共同协商解决,可以申请调解,也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必要时走司法途径予以解决。”
罗女士称,她对桂医二附院的答复不满意,已经请了律师,准备走法律途径维权。她对临桂区卫健局的回复也有疑问,认为该答复未对麻醉复苏记录与事实严重不符作出调查核实认定,已申请补充调查。
2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拨打桂医二附院负责人电话,对方表示此事统一由宣传科答复。记者拨打宣传科科长电话,未能接通。桂林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以高铁上信号不好为由挂断了记者电话,短信亦未收到回复。
据南国早报报道,医院方面答复称,目前此医疗事件还在处理中,相关过错责任并未明确,双方一直保持着协商沟通,医院全力支持和协助患者康复治疗。关于患方提出的意见与异议,医院此前已给出相应的答复。医院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与患方协商,依法依规处理后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