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时代来临 晚年生活如何更有质量?

2023-02-13 07:31:37 作者: 长寿时代来临

1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调查显示,中国的长寿人口明显在增长。那么,这里所说的长寿,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80岁及以上老人在调查对象中

占比超七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的是高龄老人群体,涵盖了26个省份,共采集17533份65岁以上的老人数据,其中百岁老人有3665位,90岁以上的老人有6000多位,80岁及以上老人占调查对象的71.2%。

八成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调查显示,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老人的首选。在参与调查的老年人群体中,住养老机构的占2.9% ,与儿子同住占41.8% ,独居和仅与配偶居住的这两种情况加起来一共占比为45%。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八成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养老机构提供的照料服务约占5.32%,保姆提供的照料约为5.44%。80岁之前,提供照料的主体是配偶,80岁之后,子孙照料比重快速升高。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会翻两番,可能会达到一点四七个亿,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长寿时代。

百岁老人具备三个显著特征

哪些因素促进老人长寿呢?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百岁老人的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心态平和,从来不为小事烦恼,第二个是膳食合理,保持了食品的多样性和均衡性,第三个是积极参与益智类活动,看书看报甚至还能上网冲浪。

调查还显示,数字化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将激增。65—69岁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占比超过五成,百岁及以上老人仍有1.3%使用智能手机,82.2%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视频聊天。如今,一些养老院也在探索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时代,拍视频、玩电竞、做直播……这些曾经是年轻人的专利,正在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新潮。

长寿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要更有质量。从饮食起居到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呢?

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让养老就在身边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国家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照护服务体系,让老年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就近享受用餐、短期照料等服务。在河南安阳,当地规划区内31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100%,除了提供定期体检服务,还安排下棋、健身、书法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河南安阳滑县城关街道白马社区居民 吴好贤:经常到这个地方来,来打打乒乓球,锻炼锻炼身体,下下象棋,身心挺好。

适老化改造

"小改造"撬动老人"大幸福"

让身边的居住环境更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为此,今年很多地方将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列入了民生实事清单。其中,山西省实施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提速工程,湖北、内蒙古、河南等地将重点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湖北省咸宁市的王能华老人患有帕金森病多年,政府免费为他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还添置了护理床、坐便凳、洗澡椅等设施。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岔路口社区新宁小区居民 王顺红:原来就用盆,给他擦洗。现在方便多了,洗浴凳又稳,不怕摔跤,带来很大的方便。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1亿65岁及以上老人获得健康管理服务,15个省份持续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出台十项便利老年人就医举措,推动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在上海等地,还通过家庭医生为签约老年人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档案,提供家门口的健康服务。

长期护理险: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人口老龄化不只是“老年人的事”。目前我国有约4000万的失能老人。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难题?我国从2016年开始试点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至今已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缓解了很多家庭面临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失能老人陈富景的妻子 孟秋华:护理员一来就帮他揉,我就轻松多了,白天来的好几个小时我能休息,办完长护险后才知道长护险这么好,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还有人帮着照顾,我说老头子有救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