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生不了”,“辅助生殖”进医保,生育率会提高吗

2023-02-13 10:00:36 作者: “想生生不了

   2月3日上午,前一天晚上刚到杭州的著名生殖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在浙大妇院分娩室迎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28年前,黄荷凤的团队成功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并亲手接生了浙江省第一例成功降生的“礼物婴儿”(“配子输卵管内移植”英文缩写为“GIFT”——礼物)。如今,这位名为小雅的“礼物婴儿”也升级为妈妈,生下了“浙江省首例礼物婴儿的子代”,这让黄院士有了“做外婆”的感觉。

  就在同一天,“辅助生殖技术将逐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消息也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医保局表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什么是辅助生殖技术,该技术进医保的背景是什么?日臻成熟的技术能否扭转人类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带着这些问题,“潮声”记者采访了黄荷凤院士等,并探访了位于杭城的多家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门诊。

  戚女士的8年“求子路”,“试管婴儿”是许多家庭最后的希望

  “医生,我还能有孩子吗”“不要着急,夫妻双方先去做相关的检查”……2月7日,“潮声”记者走进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的生殖内分泌门诊,医生正和患者交流。

  而外面等候区的座椅上稀稀落落的患者正等着叫号,“求子”是大部分人来此的主要目的。焦虑与希望的复杂气氛弥漫在患者周围,不管成功与否,很多家庭都将未来寄托在辅助生殖技术上他们都互不交流,只是沉默地坐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戚女士(化名)夫妻俩曾走过漫长的8年“求子路”,最终依靠辅助生殖技术圆了“为人父母”梦。

  时间回溯到2012年,已经结婚一周年的戚女士始终没有怀上孩子,医院检查后发现是患上了子宫腺肌症,并到了要进行手术的地步。

  于是,戚女士在34岁那年进行了求子路上的第一次手术。经过一年的术后修养,戚女士开始正式备孕,为了能早点怀孕,她开始跑不同的医院看诊,抓各种中药调理。可是,在中药里“泡”了3年,依旧没怀上。

  2018年,40岁戚女士的子宫腺肌症复发,在取卵进行胚胎冷冻之后,再次进行了切除手术。由于两次患上子宫腺肌症,戚女士的子宫已经增大得不太适合妊娠。经过多次吃药调理之后,于2019年才进行了胚胎移植手术。2020年7月,女儿提前3周出生,多年的“求子”奔波也总算在这一年有了个好结果。

  像戚女士这样的案例并不是少数,甚至有些人年近50岁,仍奔波在“求子”的道路上。

  有医生告诉记者,每天很明显的感觉到,大部分来求医的患者都较为焦虑甚至抑郁,因为患者可能来本院之前,已经去了不少地方治疗,花费了很多时间与金钱,求‘子’不得造成心理压力很大,很多人将“试管婴儿”看作最后的希望。

  伴随治疗而来的,便是费用的问题。黄荷凤院士告诉记者,一般而言,一个“试管婴儿”周期的费用平均约为3万元,而如果是因为遗传性疾病,那么还需要借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等技术,一个周期的治疗费用可能要高达6万——8万元。试管婴儿现在成功率是每移植周期的40%——50%,所以并不是所有患者一次胚胎移植就能成功妊娠。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周期移植,甚至多次促排卵,这样所花费用就可能更高。

  高额的花费可能将一些不孕不育症患者永远困在“求子”之路上,正因如此,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呼声一直存在。

  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对刺激人口增长有帮助,但作用有限

  2月3日,国家医保局在集中回复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辅助生殖相关技术费用纳入医保的提案中还谈到,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

  “所谓‘辅助生殖’,是指对正常生育有问题的人群,在医学帮助下进行生育的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的手段有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工授精,一类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即老百姓常说的‘试管婴儿’。”黄荷凤院士向“潮声”记者介绍,目前,我们还是要鼓励正常生育,虽然目前不孕症人数有增加趋势,但“试管婴儿”往往是治疗不孕症的最后一步。

  在小雅出生时,我国的辅助生殖技术还不成熟,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在辅助生殖医学方面的水平已处于全球领先,与发达国家并跑。

  浙大妇院以往几十年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这里,1995年诞生了浙江省第一例“礼物婴儿”(GIFT);1996年诞生了浙江省第一例“试管婴儿”(IVF);1997年在开展胚胎冷冻技术和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ICSI);2001年成功实施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T)……

  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给更多不孕不育症患者带来生育希望。据了解,从2020年起,就有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提出将辅助生殖(试管婴儿)纳入医保的建议。

  当时国家医保局的回复是,从现阶段医保制度整体发展状况、群众疾病治疗需求以及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来看,目前尚不具备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条件。

  而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国家医保局与各地医保部门的态度也在逐渐转变。

  2022年2月,北京曾率先提出将16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试点,虽然很快又宣布暂缓。但湖南省医保局、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苏州市医保局等也均陆续表示将探索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畴。

  “辅助生殖技术进医保对于不孕不育症患者来说,当然是一个利好消息。一些之前因为费用得不到治疗的患者,在该政策帮助下可以不再过于担心钱的问题。”黄荷凤院士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