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进校园”蹲点手记:看见蓬勃朝气 感受育人匠心

2023-02-14 09:21:26 作者: 记者“进校园

   小碎步和大跨越

  蹲点地点:西湖大学

  在蹲点西湖大学之前,我们有个疑问:为何这里要为“水变氢”这个科研项目成立一个校级中心?该项目又为何会被纳入省级白马湖实验室的共建平台?

  在蹲点中,我们渐渐有了答案。“期待突破化石能源减污降碳、新能源规模利用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为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支撑。”该项目领军人孙立成院士说。

  在孙立成看来,这是“国之大计”,也是契合国家重要战略方向的部署。“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已接近400亿吨,是1950年的7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在西湖大学的科普展板上,一组数据令人关注。这也说明,如果能在“水变氢”领域取得突破,就会为造福人类打下坚实基础。

  想要实现这样的“大跨越”,必须由一次次“小碎步”来累积。在这里,每一次实验,都是对科创高峰的攀登。尽管“山路”崎岖,有时会踉跄跌倒,但“攀登者”迈向成功的方向和决心从未改变——一群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年轻科学家夜以继日,用一次又一次创新尝试,冲击科技跨越的未来。

  “让更多世界级成果出自中国的实验室。”“西湖大学是一所‘小而精’的大学,但这并不影响成其为‘大’。”“科研团队带头人,不看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而要看你是否剑指相关领域的最前沿以及实质性进展。”这些都是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不同场合打出的“广告”。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些学校理念和生态的确很有吸引力。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短短五年时间,西湖大学从最初的几位特聘研究员、19名博士生起步,到如今已发展到引进超过200位世界一流科学家,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科研成果——

  蔡尚团队首次证实细菌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帮凶;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发文报道世界首个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电镜结构;周强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捕捉到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瞬间状态;郭天南团队在新冠重症患者血清中找到一系列生物标志物……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也期待,在西湖大学的实验室里,能够诞生更多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

  一场双向奔赴的爱

  蹲点地点:湖州市菱湖中学

  办好内地西藏班,是党和国家为加快培育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加快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整整20年了!”就在去年11月底湖州市菱湖中学举行的民族教育办学二十周年庆典上,看着一届届毕业生为母校送来祝福,西藏部主任沈伟强感慨道。

  作为我省唯一一所受教育部委托、承担内地援藏任务的普通高中,20年来,菱湖中学用心用情浇灌着来自雪域高原的朵朵花蕾。

  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带着“回去建设家乡”的使命,远离父母在外求学,不易。更不易的,还有一群人——西藏班老师。蹲点中,当我们走进这群“未进藏的援藏干部”,发现他们育人丰收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他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他们有一个代号——“365·24”,意思是365天,不分白昼黑夜,只要学生有需要,他们会随时出现在教室、寝室、食堂……

  “老师们就像灯塔,为我们指明着方向。”2016届毕业生旦增旺修,已就职于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成了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电话聊天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老师的想念、对母校的怀念。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那一缕缕洒向西藏生的阳光,也温暖着老师自己。

  在这里,感受中国活力

  蹲点地点:宁波诺丁汉大学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蹲点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些归国科研人员对于“中国活力”的点赞。

  何寅峰是宁诺灯塔研究院智能制造中心助理教授,2018年就获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终身教职,却毅然决然回国。谈及为什么会选择回来,何寅峰告诉我们:“在英国制造研发新式3D打印机时,我发现所需要的零件生产商全部在中国。如果从中国购买再运送到英国,单单运输就要很长时间。我想,既然需求在国内、配套企业也在国内,我为什么不回国搞研发呢?”

  果不其然,何寅峰回国后,仅3个多月就完成了打印机的研发制作,并且成功投入使用。除了节省运输时间,何寅峰告诉我,国内项目多、办事效率高,更能让他“干成事”。

  国内是科研的热土,这是许多采访对象都提到的一句话。从他们充满激情的表达中,我们仿佛看到每一点梦想的星火,都在这里汇聚成时代的光焰。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宏图,而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我们看见了前进的航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人人参与方能人人享有

  蹲点地点:绍兴枫桥学院

  枫桥学院主要有什么课程,党员干部能在这里学到什么?带着疑问,记者来到绍兴枫桥学院。

  起初,记者浅显地认为,枫桥学院只进行“枫桥经验”相关内容的干部培训。没想到的是,在枫桥学院的一周里,我们几乎所有的蹲点都在学院外。他们的课堂基本在基层一线,可以在篮球场上,可以在田间地头,也可以在企业车间。

  “枫桥经验”是诸暨的传家宝、金名片。也许有人会问,新时代“枫桥经验”到底是什么?理论来源于实践,用于指导实践。我们跟着枫桥学院的老师一同参与了培训、宣讲、调研。最深切的体会是,“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实现了人人参与,从而达到人人享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