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能 再增千亿斤咋实现?"一号文件"透露哪些信号?

2023-02-28 08:23:49 作者: 粮食产能 再

2月23日,山东省“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在该省邹平市长山镇八方农场举行。农业专家提供技术咨询,助力农民抢抓农时做好春耕备播。图为活动现场,农机手进行划锄式多功能麦苗镇压作业。董乃德摄(人民视觉)

中国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图为不久前,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棠浦镇高家村,农机手驾驶着翻耕机在田间向学员演示翻耕技巧。周 亮摄(人民视觉)

惊蛰将至,农时催人。眼下,春耕备耕陆续铺开,田间地头,亿万农民正挥汗耕耘促丰收。

粮稳天下安。新的一年,粮食安全如何保障?乡村振兴怎样推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聚焦这份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本报自今日起推出《“一号文件”新提法透露哪些信号》系列报道,围绕部分首次写入“一号文件”的新提法、新措施,与读者共同探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发展庭院经济、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等新任务。

——编 者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聚焦粮食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这一任务。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坚持重农抓粮,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

再提升千亿斤,意味着中国粮食产能将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1.4万亿斤以上。高点之上为何要再增千亿斤?面临哪些难题?怎么实现?

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

粮食生产能力,即由资源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此次“一号文件”明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那么上一轮是什么时候?成效如何?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慧对本报记者介绍说,2009年,我国曾发布专项规划,提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当时预测2020年全国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145万亿斤,按照保持国内粮食自给率95%测算,国内粮食产量应达到约1.09万亿斤,比2009年时约1万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增加近900亿斤,考虑到影响粮食生产和有效供给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万亿斤以上。

“从实际进展看,粮食产能提升之快远超预期。”曹慧说,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就已达到1.1万亿斤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更是在前期连续多年增产、起点较高的情况下,接连迈上1.2万亿斤、1.3万亿斤新台阶。2022年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粮食产能提升在田间地头有着直接体现。江苏省射阳县粮农陈允生种了近20年地,他给记者算了算账:这些年,地里打的粮节节高,去年全年收了大概180万斤粮食,比起20年前要高出四成左右,“产得多,卖得好,我们这地种得也带劲”。

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为何还要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

曹慧认为,产能是产量的基础,拥有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才能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总体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均需关注。”

看国际,俄乌冲突以来,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比以往更为严峻,这一影响正延续至今年。联合国粮农组织1月份报告显示,乌克兰受严峻的财政限制、部分地区农民难以下地劳作等多重原因影响,冬小麦种植面积同比下降约40%;国际天然气价格仍在波动,化肥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可能导致全球化肥使用量减少,威胁粮食产量。

看国内,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消费量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消费结构由以谷物、蔬菜等植物性消费为主的单一模式,向动、植物性消费并重的多元模式转变,大豆、油料自给率偏低以及饲料粮产不足需等问题依然存在。

首次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

粮食产能再增千亿斤并非易事。曹慧分析,从1.1万亿斤到1.2万亿斤用了2年时间,1.2万亿斤到1.3万亿斤是3年,但在1.3万亿斤这个台阶上已保持8年。“受自然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在1.3万亿斤这个高平台上,粮食产能越往上走难度越大。”

难题之下,如何实现粮食产能新跃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粮食生产作出系列部署,其中“开展吨粮田创建”首次出现在文件中。

吨粮田指粮食年亩产达到2000斤的农田。创建吨粮田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在推动“吨粮田”“吨半粮”创建,且取得了不错成效。

“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去年亩产分别达到1400斤、1700斤,加起来年亩产超过3000斤,我这已经是“吨半粮”了。”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种粮大户魏德东介绍,这几年他的农场在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培肥地力、优化品种推动单产提升,年亩产多年前已达到2000斤。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临邑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以上。临邑县委副书记于萍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临邑县大力支持“吨半粮”创建。2022年全县10万亩核心区粮食平均亩产达1475.2公斤,70%以上地块达到“吨半粮”,全县平均亩产1213.5公斤,总产量比去年增加11.1万吨。

吨粮田有,但不普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张青认为,目前,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较高,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多一点,“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基础地力较高、障碍因素不明显的一至三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四至十等耕地占比近七成,其中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的七至十等耕地占比21.95%,这部分耕地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