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微企业一线观察:经历三年疫情,它们还好吗?

2023-02-28 10:36:51 作者: 浙江小微企业

   作为小微企业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有近300万家小微企业,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近90%。经历三年疫情,小微企业还好吗,拼经济信心足不足?小微企业正在做什么、盼什么、谋什么?记者走访全省多地的小微企业,记录它们的心声。

  看眼前,千方百计找出路

  “别让我们的CEO出去找工作。”在杭州铁木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员工们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小微企业的不易。

  在他们的办公区,一些工位已经空了出来。“去年业绩不及预期,传导到今年初就是人员流失。”该公司合伙人许锋坦言,“我们感到经济在回暖,不过对小微企业来说还有个过程,现阶段第一要务依然是活下来。”

  疫情三年,抵御风险能力最弱的小微企业,经历着市场严酷的考验。它们中的大部分在疫情前都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当时的目标是“要不断做大”;当下拼经济的大潮中,它们则更为理性和审慎,谈的最多的是“要先活下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微企业大多面临的现状是:既希望尽快融入经济浪潮中奋力一搏,又面临种种困境。

  “未来蛋糕很大,但能否抢先吃到,对我们这样一家初创科技型企业而言,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杭州艾名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兆兆说,去年,艾名医学刚完成Pre-A轮融资,依旧有着较大的资金需求,“但从去年资本市场的整体反应来看,投资人较前几年变得更谨慎、要求更高。”

  明明站在了风口上,为何难飞?不少小微企业主遇到同样的问题。

  哥伦布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礼锐认为,现在最难的是“有订单不敢接”。该公司的产品是智能托盘搬运机器人,已在业界小有名气,这几年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不少订单存在账款周期问题,万一接了单收不回钱,那将对公司运营产生重大影响。”他有些忧虑。

  “形势在变好,但变数也很多。下游企业面临复杂外贸形势,我们也不敢轻易扩产线。”温州三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发声说。

  面对残酷的市场环境和瞬息万变的商业风向,小微企业往往是承担风险最大的群体。同时,“缺人才”也让小微企业感到力不从心。

  “高薪、职位、前景,我们样样不缺。但很多年轻人宁可去大企业当个‘螺丝钉’,也不愿意来小微企业当得力干将。前两天,我就眼睁睁看着准备到岗的员工又飞去上海了。”浙江正远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从利君摊了摊手。

  招到了人,员工流失率又是一个考验。“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抢人。这不,刚过了个年,我的员工又有好多留在老家不打算回来了。”湖州新江浩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尹超说。

  营收和利润下滑、订单小单化、回款周期延长、招工难、原材料价格上涨、产业转移……小微企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受访的小微企业负责人希望纾困政策能在重点领域更为精准发力。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小微企业在一线拼经济的真实状态——千方百计找出路。

  宏观的数据也体现着这一趋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9,比上月回升1个点,扭转了去年初以来持续震荡下行态势,尤其是反映企业信心状况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8.7,清晰显示着企业发展信心开始回升。

  铁木真的主营业务是电商平台的运营和培训,目前公司管理层和销售员一起出动去谈客户,提高签单成功率。许锋透露,公司高层开年后持续考察新项目,今年一定会上马新的项目,形成新的盈利点。

  哥伦布智能有限公司立足于苦练内功,通过技改把生产成本降到了尽可能低的状态。比如,能够国产替代的零部件,经过严格性能测试后,已全部进行了替代。其中,不少核心零部件转为自己研发设计,再通过外协来生产,不仅可以省下不少成本,自主可控性还提高了。“唯有‘生存下来’,才能够有长足发展的机会。”徐礼锐说。

  三捷电子则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以往是‘先做产品再找客户’,如今尝试‘先有客户再投生产’。”王发声告诉记者,作为一家配套小家电的控制线板生产企业,这些年三捷电子依靠质量和性价比,在温州、宁波、深圳等地积累了不错的口碑和具有黏性的客户。

  近年来,浙江持续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同时通过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2023年,浙江力争为中小微企业减负1500亿元以上;力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3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5000家。

  看长远,找准定位拼一把

  应对风高浪急的经济形势,要解决眼前困境,更要放眼长远。

  不少小微企业领头人发现,在竞争中依靠服务和性价比取胜,已不再是生存发展的长久之计。迎接时代风口、切准细分赛道,向“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正考验着他们的敏锐度。

  “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我们及时根据政策导向研发技术和产品。”浙江铭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兆兵说。此前,铭泰激光还在配套温州本地的眼镜、汽摩配等传统产业,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转向新能源领域。

  转型的念头萌生在2018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不少下游眼镜厂商倒闭,铭泰激光蒙受重大打击。“当时,我下定决心砍掉眼镜产线,用一元一斤的价格,把价值500万元的设备当废品处理。”

  壮士断腕的勇气换来了持续红利。2021年以来,铭泰激光年产值实现从2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跨越,“从‘每分钱都要挣’到专注做精产品,我的心态也有很大变化。”张兆兵坦言,今年订单不愁,重点在企业经营上“拼一把”。

  在数字化浪潮之下,初创于2016年的杭州希维科技有限公司终于笃定了方向——做公铁水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站式平台。“公铁水路、集装箱联运之间的数据一直未接通,我们围绕这一行业痛点开发大数据平台,提升货物运转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该企业创始人李港介绍,目前平台已引入五六个大客户,运输货物超过10亿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