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家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围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四个方面的数据基础制度,提出了20条政策举措。
在此之前,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家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21年12月,国家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再次强调了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提出了2025年前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发展目标,并明确指出要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和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
“数据二十条“的发布,进一步点燃数据要素市场。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公共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以模型、核验等产品和服务等形式向社会提供”,表达了利用隐私计算等技术赋能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心。
在此背景下,上海数据交易所、广州数据交易所、深圳市数据交易所在2021年和2022年底接连成立,数据要素市场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双重推动下迅速开展了技术应用和场景落地,各地数据交易所通过引入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交易服务覆盖了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健康等多个行业领域,确保了数据合规登记、流通交易和监督管理等全流程顺利开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
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流通存在哪些瓶颈问题?
#01
数据作为虚拟数字空间的生产要素,区别于普通的实体资产,具有易复制、易修改、难确权等特点,其作为要素进行市场化交易流通时也面临新的安全和管理问题。
● 数据权属难确认
数据不像实体资产能够通过特征、标记等进行权属登记和鉴定,同一份数据的复制品没有任何差别,数据的所有权难以确认;
● 数据易遭泄露和滥用
数据易复制、确权难的特点导致数据泄露、窃取等行为难以被发现,数据的违规使用难以留痕;
● 资产估值和定价机制缺失
数据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前提是有明确的估值方法和定价制度,由于数据类型庞杂,且具有确权难和溯源难的特点,其使用效果往往难以得到公证可信确认;
● 数据共享追踪溯源困难
数据通过网络、存储介质等载体的传输路径难以追踪,面临数据共享即失控的问题,难以进行追踪溯源;
● 敏感数据难以通过共享进行价值利用
随着数据安全相关政策法规的持续完善,与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等相关的敏感数据的共享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大量高价值数据资产沉睡现象普遍。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导致目前数据市场中的数据质量、完整性和均衡性等难以向上进一步突破,大部分数据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挖掘。
如何促进数据要素资产化价值流通?
#02
面对数据要素交易流通的多重挑战,隐私计算技术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隐私计算,是指在保护数据本身不对外泄露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析计算的一系列技术的集合,通过多方协同的密码学算法,在各计算参与方“数据不出门”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多个数据所有方的数据进行跨域智能化模型训练、联合查询统计等,为多个数据所有方之间的计算过程提供隐私保护,达到对数据“可用、不可见”的目的,从而既能够有效释放各方数据的潜在价值,又能够规避数据传输相关的责任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