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平安健康方蔚豪:“放弃”C端,是一条看似远、实则近的路

2023-03-20 11:49:38 作者: 专访平安健康

为了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满意度,平安健康针对传统的企业健康管理服务分散、碎片化等问题,搭建了“易企健康”产品体系,以“体检+”和“健管+”为核心解决方案,可与其他定制服务组合搭配,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矩阵。

在平安健康为某央企提供的员工健康管理方案中,服务内容包括定制化体检、体检报告解读、家庭医生主动跟踪、线下就医协助、专属福利商城平台等,通过多场景、多触点的方式实现对关键人群的触达,加强对员工的主动关怀和全周期健康管理。截至2022年底,该企业员工健管项目收入超1800万元,员工用户的付费转化比例约30%。

截至2022年底,平安健康服务企业数累计达到978家,较2021年底增长458家,覆盖近300万企业员工及用户;已合作的大型企业(员工数大于3000人)客户中,续签率达到近90%。

企业订单金额、个人付费转化率显示出企业健康管理这一市场的巨大空间;而通过“标配+定制组合”型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力求“双满意”难题突破,也体现出平安健康在市场中的潜能。

方蔚豪介绍,公司将持续坚持B端战略;2023年,计划通过持续探索来形成几大核心主力产品,不以定制为主要方向;并重点推出企业会员,为不同层级的会员匹配相应内容的服务。

保险,仍有巨大价值挖掘空间

F端是平安健康获客并进行高价值用户转化的核心渠道之一,2022年,来自F端的付费用户数超3400万,在平安集团2.28亿个人金融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约15%;在实现稳步提升的同时,带动用户黏性和认可度的大幅提升。

事实上,平安健康自成立以来就以平安集团渠道为独特优势,但在外界看来,难免会有“除了背靠平安集团资源,平安健康还能做什么?”的疑问。

然而,在方蔚豪看来,即使是在平安体系内,尚有巨大价值空间需要挖掘,特别是在保险层面。

“健康对于保险端的赋能非常复杂,如果保险简单凑起来就能形成商业模式,那早就不是竞争壁垒了。”方蔚豪坦言,目前平安健康为保单客户提供服务,实现了保险产品中健康服务从无到有的过程;接下来的发力方向在于:助力保险产品差异化,帮助保险公司以差异化服务获客;将健康管理前置,降低疾病发生率、就医成本,为保险公司控费。“这些都需要我们与保险端深入协同。”

的确,近些年来联合健康、凯撒的模式都是国内健康企业参考的对象,但国内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商业健康险覆盖率、用户就医习惯等等都存在巨大差异,至今还未形成医药险充分良性协同的成熟模式。

因此,平安健康若能运用平安集团资源,探索出一条真正协同保险产品创新、为保险控费的道路,那么,其服务和产品要向平安体系外规模化输出,应该不会是难事。

此外,平安集团还为银行、证券、租赁等金融公司提供服务,为其客户提供健康权益,以此提升金融公司的客户满意度,甚至促进业务拓展。

2022年,平安健康为某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了名医、体检、在线问诊等高附加值服务;下半年,帮助该银行新增超3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

这类服务也是平安健康在F端重点发力的方向。

C端路线未来可期,但需要催化剂

从业务结构、资源倾斜来看,平安健康将重点聚焦在F端和B端,停止了C端高获客成本的拉新活动,本次业绩报告也仅以100多字的短小篇幅对C端支付方进行说明。

那么,平安健康已经放弃C端了吗?

“C端一定是值得长期坚持的未来,终点在C端的路,我们现在的选择看似远、实则近。”方蔚豪如是回答,“C端用户与互联网之间,仍然隔着习惯、信任和支付这三大障碍,需要催化剂来突破,B端和F端付费的模式可能成为催化剂。”

在方蔚豪看来,C端用户对互联网服务尚未形成充分的习惯,也就缺失信任,进而缺乏支付意愿;而通过B端和F端付费,促进C端用户更高频地使用互联网服务,并对服务产生习惯和信任,久而久之,才能产生个人付费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