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转变,让我的压力陡然变小。我不再需要把心思放在调和他们两个的关系上。我的动力也开始提升,比如我曾经非常胖,但没有力气减肥,从去年开始,我有兴趣减肥了,一年下来,瘦了40斤。
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自己事事做到完美。举个例子,今年我大四,正常情况下应该已经考完研,但是去年因为身体没有调整好,我最后放弃了。对于以前的我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就像那年参加高考一样,无论准备得再少,我一定会上考场。但现在,我不再勉强自己。放弃上考场前,我也和父母坦白了这件事,他们表示理解。
《十二个想死的孩子》剧照
当我发现,自己无论怎样都会被父母爱护时,我开始逐渐接受自己的普通。我曾连续六个月做过一个情节连贯的梦。梦的主角是一个小男孩,他被告知自己所在的世界将要毁灭,只有拥有超越生与死的觉悟之后,才能活下来。于是这个男孩开始寻找“觉悟”,直到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分岔路口,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通往万家灯火的世界,一条路通往有着无数高楼大厦但机械冰冷的世界,最后他选择了前者。最终,他发现自己找到了那个“觉悟”,那就是,他接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设定,最后,小男孩获救了。
我将这个梦告诉我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他们都说这是我独特的心理成长机制。我能够这么快走出来,也和自己强大的自救能力有关。现在,我仍然在吃西药。我的情况整体在螺旋式上升,未来也可能会再度恶化,但我和父母会不断学习,我也会不断去攻克自己的心魔。
小达:“养猫的过程让我
真正体会到对一个生命负责的感觉”
我是高三时因为抑郁症而休学的,但回想起来,症状在更早之前就出现了,比如,初中时,我会幻想拿刀把自己的小拇指剁了,因为这样我妈就能知道我有多恨她。
《如果声音不记得》剧照
我的抑郁症和家庭有很大关系。我们一家四口人,我有个龙凤胎妹妹,我的爸爸是建筑设计师,妈妈是老师。他们两个都是学霸,我爸爸当年的高考分数是过了清华北大录取线的。因为他们自身优秀,所以对我的要求也高,我们家有一个超大的书柜,其中的数百本书都是关于怎么教育孩子的,包括哈佛女孩之类的虎妈猫爸的书,你可以想象,我妈就是在这种心态下教育我的。
我妈是个高焦虑的人,生我时,因为产后大出血,我妈妈的身体特别不好,再加上我爸天天出去工作,她一个人带我们,就患了产后焦虑症,一直持续到我初中,她的情绪都特别不稳定。举一个例子,初中,我妈妈带着我和妹妹还有我表妹,一块在她的学校上学,每天午休时,她要求我们不能发出一点声音,尽管我踮着脚上厕所,一旦被她听到,她会从卧室跑出来向我发火,一吵两小时,最后她哭着走了,我也哭着去上学。在我们家,那段时期,类似的场景几乎天天发生。
当然,家庭氛围的形成,从来不只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实际上导致妈妈发火的因素,很多时候还和爸爸有关。我爸的工作特别忙,每天早出晚归,每当我妈妈提出要他多参与家庭事务时,他就开始以工作为借口逃避,包括我和我妈吵架,无论谁对谁错,求助到他那里时,他总是用被子把头一蒙,假装睡觉,什么都不管。最后,他们的夫妻关系就变成了我妈不断索取,我爸不断回避。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我和我妹自然成了我妈宣泄情绪的出口,我妹妹的性格随我爸,能忍,被我妈唠叨后就开始回房间睡觉,但我更随我妈,我会奋起反抗,这就导致我和我妈经常吵的惊天地泣鬼神,连窗户都能砸烂。
《隐秘的角落》剧照
好在从小学到初中,因为我学习好,老师整天表扬我,同学们也都很尊重我。所以,我在家庭之外,是有学校这个情感支柱的。直到高中,之前那些能支撑我的东西突然没有了,我心里那根长久以来紧绷的弦就断了。
高中时,我原本在潍坊最好的一个学校读书,到高二时,成绩已经从刚进学校的班里40多名考到了前两三名。等到高三,为了降低高考竞争,我妈将我和妹妹的学籍转到了天津的一所学校,那所学校实行封闭式集中管理,学生每天早上5:00左右就要起床,晚上12:30睡觉,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至少要做四五十张卷子,根本写不完。再加上当时我妈在校外租了个房子陪读, 即使每天的相处时间只有1个小时,我们依旧不停地爆发冲突。到高三下学期,各种问题交织下,我彻底崩溃了,不愿再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