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产养殖产业这样发展

2023-03-22 20:54:38 作者: “大食物”如

有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里第一个实现了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业的国家,从1978年的养殖和捕捞占比为2:8,现在已经变成了8:2,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业内人士常说,世界上每三条鱼就有两条鱼是中国人生产的。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动物蛋白,特别是优质鱼类蛋白的需求,各地正在不断改善渔业养殖方式,提升养殖品质,确保水产品的有效供给。

在位于山东即墨田横岛巉山湾畔的国信海洋牧场,养殖了6000多亩的单体三倍体牡蛎,每年春秋两季,工作人员都要为它们清理吊笼附着物、更换宽敞的“新房”,保证牡蛎的口感和品相。

青岛国信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沈智宾:装新笼以后要控制的密度就像现在一样,每层里面现在只有七到八个牡蛎,一个是空间比较宽裕,第二它可以滤食的这个海水的量也会大幅度的增加。

据了解,整个养殖区域一共有1700台筏架,最大承载量可以达到800万斤。除了分笼疏养的牡蛎外,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成熟牡蛎也已经开始陆续出货,每天出货量3万斤到5万斤不等,年出货量可达500万斤。

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今年新投放的生蚝卵苗正在繁育当中。在育苗厂内,已经附着了生蚝卵的扇贝壳被串成一串,每个扇贝壳上至少附着有7到8枚生蚝卵,养殖户们要赶在五月份生蚝生长期到来之前,将新的生蚝苗全部“播种”入海。

辽宁黑岛生蚝小镇海上养殖作业负责人 李永明:投苗不仅仅依靠技术,还得依赖天气与潮汐,生蚝苗在海里生长大概需要九个月的时间就能进行分拣装笼了。

名贵水产品价格如何越来越亲民?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还得更进一步。不仅在养殖方式上积极探索,还能把价格降下来落到实处,真正实惠老百姓。比如有着我国“国鱼”之称的大黄鱼,因其肉质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广受老百姓的欢迎。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曾经一度濒临灭绝。如今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大黄鱼已经成为我国第一海水鱼养殖品种。养殖户们把这样的大黄鱼叫“半天然大黄鱼”,相较动辄上万元的野生大黄鱼,这样的“半天然版”在市场上一般卖200元左右。

我国水面资源丰富,通过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和深远海鱼类养殖,可以获得数量可观的优质蛋白,还可以缓解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工船养殖,就是这样一种特有的方式。养殖工船就像是一个在海上浮动的超大型网箱,可以行驶到水温、洋流、气候最合适的海域,以50米深海舱养、24小时不间断海水净化等一系列技术,为水产品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我国制造的大型养殖工船已经达到了10万吨级别的载重量,这种级别的工船每年可以提供约3200吨的水产品,相当于一个查干湖一年的产鱼量。

现代渔业的"芯片" 水产品良种助增收

价格实惠了,老百姓餐盘里的种类也增多了。在福建、江西等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大省,相关部门正在加强水产品良种种源建设。

江西瑞昌是我国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品种最大、最重要的种源地。眼下,正进入四大家鱼原种选育期。为让鱼苗更好成长,工人们正在对鱼种进行分池养殖。

江西省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党支部书记 宋相春:把同一年龄鱼中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分开,按照标准化养殖的密度,放到我们的标准池塘里面去,也是一个选育的手段。

据了解,目前,江西瑞昌长江四大家鱼种源地选育的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每年供应出去,年产优质鱼苗多达150亿尾,满足了我国二十多个省份,以及东南亚等国水产养殖的需求。充足的种源,巩固了全国水产品生产量足价稳的良好形势。

连江鲍鱼是福建的渔业特色品牌,今年,连江县加大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鲍鱼新品种——绿盘鲍幼苗的投放力度。

由于绿盘鲍大量上市,且品质、口感均优于海外鲍鱼,目前,已经逐步占领了国内大规格的鲍鱼市场。今年,福建连江县绿盘鲍投苗数,将占到总投苗量的30%以上。

目前,福建省水产品育苗已由传统的“两藻四贝”发展到鱼、虾、贝等120多个品种。据统计,2022年福建全省水产品总产量862.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548.9万吨,居全国第一。水产品出口额85亿美元,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

国产水产品市场扩大 家庭消费比重增加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水产品的市场消费量不断增加。

位于马尾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交易集散地,这里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汇集了周边渔港以及全球的水产品,销售网覆盖全国。在这里采访时,记者了解到,鱼、虾、贝类、藻类四种水产品占到水产品消费的前四位。

水产品经销商:90%(水产品)都是本地产的,一般只有三文鱼是进口的,别的都是本地货。

不仅仅是在水产品交易中心,在福州的多家大型超市里,记者也发现,国产水产品的销量也在不断增加。

某超市水产销售负责人 刘亨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