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渝
长期以来,张飞总是摆脱不了莽夫形象,这种人设根深蒂固,有很大原因是张飞的外貌所致。从《三国志平话》到《三国志通俗演义》,张飞都是皮肤黝黑、豹头环眼、疾恶如仇的壮汉形象。作为后世人们说三国最常提到的主角之一,张飞与关羽面临着同样问题,即早期史料太少,《三国志》中关张马黄赵合传,本人全传字数不足千字,这不仅给艺术创作留下很大空间,也让后世学者挖空心思去进行历史考证。
从明代开始,张飞的历史形象出现大反转——不再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黑脸壮汉,而变成了一位文质彬彬的美男子。
在明人笔下,张飞不仅能诗善画,而且出身书香门第,有不少画作传世,是一位精通书画的儒将。张飞的儒雅形象并非来自市井小说,而是出自不少明代大儒的记载中,例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这位有“明代三才子之首”美誉的学者在其著《丹铅总录》中记载说“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生活在更早的元朝画家吴镇曾也写诗歌颂关羽和张飞“关侯讽左氏,车骑(张飞)更工书”。晚明文人卓尔昌编纂《画髓元诠》一书中称“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到了清代,《历代画徵录》说“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
可以确定的是,张飞大书法家、大画家的人设集中出现于明代中叶以后,此时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问世已久并普及,全民掀起三国热。这样一来,成为国民明星的刘、关、张也就有大把人追捧和“考证”,甚至为了对《三国演义》拨乱反正,颠覆世人固有印象。另一方面,随着中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场上从盗版书到假古董应有尽有,尤其是有名人背书的张飞,古董制造家们岂能放过。故而开始出现传为张飞的诗作和画作,甚至把张飞说成汉末版徐霞客,到处游山玩水,留下《真多山游记》等诗篇。然而这些所谓张飞诗书画,要么就像关公祖墓墓砖那样只见记载不见实物,要么就是赝品和伪作。例如最出名的《真多山游记》就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点名证伪——“后人拟仿伪撰之作”。
还有一部号称最早记录张飞精通书法的古籍,即南朝陶弘景撰《古今刀剑录》,先不提这本书中类似传奇小说的内容,其所载的“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朱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这段字就有致命硬伤,刘备向来以“汉”自居,作为季汉大将的张飞,怎么可能用魏国的蔑称“蜀”来称呼自己国号?如果再将时间往前推,作为正史的《三国志》中则对张飞能诗善画之事只字未提。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张飞的儒将人设是从明朝才开始被造出来,因为前有杨慎等大儒的站台,加上当时崇文风气,最终生造出了一个与市井百姓眼中豹头环眼猛张飞截然不同的明代文人版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