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浪里小阿飘
影响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便是儒家学说,可是你们知道我们如今习承的儒家学说来自于哪儿么?很多人必然要答是"孔孟之道",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董仲舒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儒家曾经历过一场灾难性的磨难,那便是秦始皇下令进行的的--焚书坑儒。
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既然儒学都已经遭受了这样灭顶的打击,那我们如今继承的儒家文化又是从何而来呢?这里就要从孔子和他的学生说起了。
我们首先要从孔子提倡的儒术讲起,儒家的核心文化其实就是一个'礼'字,而这个'礼'又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仪式,而另一个就是内在精神既"仁"。孔子门下的学生对'礼'的继承其实是各不相同的,其中中就有一位叫'子夏'的学生,这个子夏他就偏重于对外在仪式的继承,这个人就特别重形式,孔子不止一次的提点这位学生,希望子夏可以像君子一样做事情时自"道义出发",注重内在精神,但是子夏在这方面也没出现大的问题,孔子便也放手不管了。其实这本来是子夏个人的偏向问题,并无大碍,但谁都没有想到,阴差阳错下子夏的思想竟然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年的文化。
这里,我们就要从子夏开始讲起了。孔子的学生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后,就开始四处讲学,将孔子的思想融合自己的理解,四处发扬光大。而这个子夏就在西河一代讲学,要说子夏这个人也是非常厉害,西河的国民,上至国君下至百姓都是子夏的学生,子夏的思想对这群人更是影响深远。而这群人中有一个人值得特别注意,这个人就是李悝,很多人可能对这位大能并不熟悉,但他确实法家开山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法家的始祖。
而正是因为李悝的原因,韩非子在批判儒学八派时巧妙地避过了子夏一派,他在划分时将子夏派自然地划分到了法家学说中,也正是因为如此,子夏一派的学说逃过了'焚书坑儒'的浩瀚劫难,孔孟思想不复存在,而子夏的学术思想得以留存。
所以,到了西汉时期复兴起来的儒术其实继承自子夏一派,而也正是这种继承,使得中国思想文化留下了永久的'重形式'的弊病和烙印,成为封建文化洗不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