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形取神——大愚《创世之柱》中的“屋漏痕”

2020-09-02 17:26:40 作者: 遗形取神——

绘画中对于笔法的要求与书法其实是一致的,“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所以在大愚的《创世之柱》中随处可见精妙的书法效果,屋漏痕即是其一。

据记载,屋漏痕最早出现于唐代两位大书法家怀素和颜真卿的交流之中,怀素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答:“何如屋漏痕?”怀素激动地握着公颜真卿手说:“得之矣!”后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解释道,“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

可以说屋漏痕是一种自然的用笔状态而产生的效果,因其如破屋壁间雨水渗漏之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屋漏逢下雨时,雨水自墙壁上慢慢蕴积浸润而下,自然流淌而出现各种痕迹,因为墙面凹凸不平,水流下时形成的痕迹也会随之曲折变化,“屋漏痕”即是这样一种变化自然而又沉实有力的线条效果。

以上所言只是便于大家对屋漏痕的理解,根据大愚的观点,对于笔法精神和效果的理解应遗形取神而不可太过拘泥于具象,白居易曾说:“庄列寓言,风骚比兴,多假虫鸟以为筌蹄。”对于屋漏痕及其他笔法效果的理解也应是取象尽意,从中领会笔法自由、自在、自然的神韵,故大愚说:“一根合于自然变化的线条,里面可以同时包含好几种书法效果。”

仔细观察《创世之柱》中的屋漏痕可以发现,大愚以中锋行笔,一波三折,不浮躁,不流滑,徐而有度,缓而有物,正因如此线条中才能蕴有各种变化,整个画面才会内涵丰富,并随着欣赏视角的变化呈现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同时,大愚的气息、状态、精神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我们从何处来?”——大愚《创世之柱》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