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末三大灾难来看,“国运”是否真的存在?

2020-09-02 16:30:41 作者: 从明末三大灾

孟子曾经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国运,是指国家命运,或曰国运维艰,或曰国运兴隆。在古人看来,国家存在与其运势有关,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的安排。

而中国古代史学家,更是将国家“运势”用来解释朝代的兴替,在当时时代所无法解释的一些情况下,便用“国运”二字做了最贴切与精准的总结。

有些朝代,在经历了种种骚乱后屹立不倒,例如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却迎来中兴,之后甘露之变,牛李党争后依旧苟延残喘至黄巢起义,若不是朱温篡唐,唐王朝还能再苟一会儿。

而有些朝代,本来还是盛世初现,不小心的磕磕碰碰,却一下子便亡国了,例如后周,原因只是皇帝柴荣死后,继承者年幼,赵匡胤便乘势而起,建立了宋朝。

当然,争议最多,也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明朝,有网友说,明朝但凡有点失误,后金便入不了关,建不了国。

当时的明末内忧外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国内闯王李自成,国外的努尔哈赤,明朝在前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但是单单人祸并不可怕,天灾也同时降临着。

明末处于温度最低点

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明末各地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造成影响最大的有三个:

1、嘉靖大地震

《明史》对这次地震记载为: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嘉靖三十四年,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了一场高达8级的特大地震,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严重受灾。

由于科技技术的限制,当时的房屋抗震性能极差,对地震没有预知判断的能力,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受灾的地方又是人口稠密地区,来不及逃生。

据之后的统计,此次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2、天启大爆炸

天启六年(1626)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

此次事件虽定性为大爆炸,但还是有很多离奇的地方,一是所有尸体呈现一丝不挂的怪状,二是这么大的爆炸竟然没有出现任何焚烧的痕迹。

并且在此次事件之前的一年时间里,天象出现了大量的奇异征兆:

灾难前一年,整整一年的干旱期;

灾难前一个月鬼车鸟停留在京城的观象台处,昼夜哀叫;

灾难前半个月霜情严重,五月份竟然“白露著树如垂棉,日中不散”,直至五月依旧寒冷刺骨;

灾难前八天,午后,天空的东北角上有云气似旗,又似关刀,先是白色,后变红紫;

灾难前四天,有人在城楼看见青色的火光,车轮大小;

灾难前三天,天空出现红色云气;

灾难前两天,出现黑色云气;

灾难前四小时,城中火神庙中传来音乐。

这些天象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亡国之兆。

3、明末大鼠疫

自明嘉靖始,明朝与蒙古边境之间常有变乱,致使许多汉人逃往蒙古草原,大面积的牧场被开垦为农田,改变了牧场的生态环境。其中,原本生活在草原上的老鼠生存空间被压缩,人与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常年干旱食物减少,老鼠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很快整个地区,都布满了鼠疫菌。干旱缺水也导致了鼠疫菌以更快的速度繁殖。

在种种条件的影响下,鼠疫最后便在北京城爆发了。

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

市间流传一句“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随后在得到治疗以及大量人口死亡造成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北京的鼠疫病情逐步得到扭转。但此时,闯王李自成的50万农民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明末杨东明《饥民图说》中描绘的灾民“饿殍满路”、“全家缢死”

一系列的天灾,政府疲于应付,导致当时国家内部粮价上涨,饥民饿殍满路,最终形成了农民军起义,一路摧枯拉朽攻入北京。

因此“国运”一事,看不见,摸不着,按科学的说法便是,历史规律。一个健康的时代,理应是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的,但假如,国内本身权利阶层日益固化和扩大,资源矛盾突出,那“天灾”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