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长辈)偏心,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父母偏爱幼子则更是寻常,一定程度上大家也能予以理解,不奢望真的一碗水端平,只要不是太过火就行。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却堪称历史上最偏心的母亲之一!从偏心到偏执,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害的两位儿子不得善终,更掀起一场祖孙相残的荒唐闹剧,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一个庞大国家的根基!这个人就是“辽应天后”——述律平,一位偏心母亲的传奇一生。
述律平,小字月里朵(回鹘语意为光芒),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妻子,史称辽应天后。虽为女子,却有勇有谋,杀伐果断,善于权术。在她的谋划和辅佐下,阿保机先后平定“诸弟之乱”、剪除族内反对势力、诛灭七部酋长,最后顺利统一契丹八部,建立契丹国。
在历史上,述律平是一位可以比肩“吕武”的传奇女性。作为妻子,她是绝佳的贤内助和幕后智囊;作为女子,其功绩足以匹配“光芒”之名。但就是这样一个光芒万丈的女人,却落得晚景凄凉。一切的起因,只因她犯了一个大多数母亲都会犯的错误:偏心!
述律平与阿保机一生共育有三子一女,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石敬瑭叫粑粑的那位)、幼子耶律李胡。知子莫若父,对这三个儿子,阿保机看得很透彻:“长子聪明灵巧,次子成熟稳重,三子不如他的两个哥哥。”但述律平偏偏反着来:独独钟爱幼子,待次子尚可,对于嫡亲长子耶律倍,却百般嫌弃,视若外人。
耶律倍为何不受述律平待见?其一是耶律倍深受汉家文化熏陶,性情温雅又多才多艺,却唯独少了契丹一族的悍勇。所以在述律平及大部分契丹贵族看来,这样一位“汉化”太子即位,对契丹而言并非好事。其二嘛,就是纯粹当妈的偏心,想让小弟上位。
于是,公元926年,仅在阿保机逝世的第二天,为了阻止耶律倍即位,述律平便以“主少国疑”为由(当时耶律倍已经二十八岁了),临朝称制,代行皇权。竖起“果思先帝,宜往见之”的大旗,迫令一大批与自己政见不合的旧臣为先帝“殉葬”,成功把持了朝堂。不仅如此,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还当着众人的面,将自己的右手齐腕切下,送到阿保机棺内代自己“从殉”(“断腕太后”由此而来)。述律平这股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的狠辣劲头与血腥手段,吓傻其他大臣,也让耶律倍彻底认清了现实,对皇位死了心。
述律平阻止耶律倍即位,倒不是为了推耶律李胡上台,毕竟他上面还有个二哥耶律德光,长幼有序,皇位也轮不到他。再加上耶律德光南征北战中积累下的巨大威望,在朝野内外呼声极高。耶律李胡与之相比,实在根基薄弱。所以,述律平也就没有强行为之,而是顺水推舟将耶律德光送上皇位。
之后,为了让耶律德光即位显得名正言顺,述律平自导自演了一出“民主投票”。让耶律德光和耶律倍骑马并排走在路上,转身对大臣们说:“这两个儿子我都很喜欢,实在不知道该立哪个,这样吧,选择权交给你们,你们喜欢谁就去牵谁的鞍辔。”事情到了这一步,谁还看不出述律平的小心思呢。于是,大臣们纷纷抢着牵起耶律德光的鞍辔,表示这是他们最中意的皇帝人选,而耶律倍也非常“识趣”的让位于二弟。
公元927年,耶律德光正式即位,后称辽太宗。三年后,在述律平的授意下,耶律德光正式立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相比两位弟弟的风光,大哥耶律倍就可悲多了,即便放弃皇位也没能换来安稳日子。相反,一直受到二弟的猜忌,最后逃往南唐,死于李从珂之手。
述律平步步盘算,百般谋划,甚至连长子都“牺牲”掉了,眼看如今小儿子被封“皇太弟”,离皇位咫尺之遥,自然是喜不自胜。但之后发生的事,打破了她的幻想,也让其彻底走火入魔。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逝于北归途中,临死前没有按照与述律平的约定传位给小弟,反而“还位”于大哥的长子、自己的侄儿耶律阮。耶律德光这一决定看似出人意料,细品之下也情有可原:
1、耶律李胡其人才智平平,又残酷暴虐,不得人心,传位于他,对大辽国恐怕是一场灾难;
2、长子耶律璟年纪尚小(17岁),镇不住场面。再说传位于长子,述律平和李胡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有这样一对心狠手毒的祖母和叔叔虎视眈眈,儿子的下场闭着眼都知道;
3、耶律阮确实非常出色,文武兼备,颇得人心,于公于私,都是个好人选。传位于他,也能弥补对大哥耶律倍的愧疚之情。加之这些年自己一直将其带在身边,视如己出,十分恩宠。这番情意在,至少儿子们的未来不用太过担心。
事实证明,耶律德光的决定非常明智。而随行的大臣们也不满述律平的偏心和残暴,一致拥护耶律阮。同年,耶律阮在叔父灵柩前即位,史称辽世宗。
消息传来,述律平震怒不已,急命“兵马大元帅”耶律李胡调集军队,进攻耶律阮。奈何耶律李胡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很快败下阵来,真的不知道述律平到底偏爱他哪一点。一战不成,气急败坏的述律平又亲起大军,准备讨伐孙子,双方在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岸边排兵布阵,准备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