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奇观:启母石后惊现“大禹”

2020-09-19 21:34:10 作者: 嵩山奇观:启

◆王建淞文 摄影刘客白等

嵩山虎头峰大禹坐像

嵩山有启母石,这是大禹治水神话传说所留下的见证物。既有“启母”,则必有“启父”(大禹)。那么大禹在嵩山除所留下的大禹宫(启母庙)外,而大禹的化身又在何处呢?自古至今人们在寻找“大禹”。本次考察队通过实地观察,终于寻到了“大禹”,实现了这一梦想,也算是本次考察的重大发现之一了。

走近逍遥谷口,已是夕阳西照的时候,在范家庄村北考察队员们蓦然回首,仰望虎头峰山半壁,一块高约10米的巨石伫立山崖,酷似一巨人,又像一只大熊,看上去似坐非坐、似站非站,其身朝南、头部扭向东北,肩、臂、腿、头、脸分明,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恰如一尊天然的雕塑,奇妙无比。考察队员们纷纷认为此形象便是传说中的大禹化身,并给其命名为“大禹镇海石”。虎头峰东为万岁峰,而万岁峰下有启母石,启母石下是大禹宫(即启母庙),“大禹镇海石”与启母石遥相呼应,颇为传神。

上古时期启母庙,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庙旁忽闻嵩山三呼万岁,后加增此庙。

相传,大禹治水来到了崇山(即太室山),因为他在涂山(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时,当地最好的姑娘涂山娇嫁给了他,涂山娇的妹妹涂山姚不愿离开姐姐,就随同姐姐来到了崇地。后为禹开凿轩辕关治水,涂山娇发现大禹变作黑熊,一气之下化成了石头(启母石)。

大禹从石中唤出了儿子启,抱着启去找涂山姚。涂山姚见大禹为民治水,受人尊重,便决定代姐育婴嫁给大禹。

大禹在嵩山下把家安排好后,就安心地去开凿龙门口,凿开龙门又到三门峡去疏通黄河。三门峡在陕县东北四十里。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湖、水没出口,祸害百姓。大禹在这里用大斧在山上劈开了三个豁口,状若三门,即鬼门、神门、人门,湖水分成三股,顺着三道门流走了。但湖水落下后,却激怒了在此栖身的黄龙。黄龙与大禹作对,在此翻江倒海,或上岸伤害人畜。大禹掷出通天宝剑,剑柄变成一头雄狮,剑身化作通天石柱,在鬼门河下面堵住了黄龙的去路。黄龙被降服后,大禹封它为“巡河大王”,监督黄河水怪。大禹的宝剑也化作了通天柱--砥柱峰。大禹治水“山陵应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他从三门峡由西向东逐渐疏导了黄河,使黄河之水往东海流去,并留下了许多治水的遗迹。

大禹的夫人化为巨石,名曰:启母石

大禹治理黄河水后,便回到崇高山与涂山姚和儿子启相聚,歇息数日。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三门峡被制服后封为巡河大王的黄龙却出尔反尔。大禹回家不久,这个巡河大王就在水妖们的拥戴下忘乎所以。声称要报一箭之仇,要杀大禹,用大水冲毁大禹的老家。

这一日,大禹登上崇高山,正在观望自己治理天下之水是否如愿。就在这时,忽听山北一声巨响,顿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大禹定睛一看,但见山北黄河早已决口,滔滔洪水自天而来。眼见崇高山将被大水吞没,大禹看到跑在最前的正是黄龙。大禹一时心急,便伸出左手向北推去,他竖起的五个手指,变成五个山头,挡住了黄龙的去路。大禹腾空驾云,手举神鞭、要打死黄龙。黄龙见大禹来势勇猛,便惊慌而逃,大禹紧追不舍,直至追到孟县,大禹大喝一声:“好你条野水。”挥鞭朝黄河打去。当即就把黄河水打压下去了。黄龙再次被大禹降服,不得不乖乖回三门峡去。当时大禹伸出的五指便化为大山,即现在登封唐庄乡境内的“五指岭”。如今在五指岭山南有一巨石很像一只五指分明的手。如今在孟县黄河北岸的“野水镇”也由此而得名。

汉代启母阙石刻图

崇高山位居天中,大禹的家也在崇高山下,大禹治水,降妖捉怪,破山通河,但也难免有水妖作怪。大禹放心不下就经常站在距他家不远的虎头峰上向四面八方巡视水情,尤其担心崇高山北的伊河和黄河之水是否注入大海。时间久了,他的身影化为石头(大禹镇海石),永远站立山头。使水龙、水妖们见到“大禹”闻风丧胆,镇住了天下之恶水。由于大禹站在崇高山,令行雨的龙们也惧怕三分。至今嵩山一带还有着“十年九年旱,十河九断流”缺水的说法。

美丽的传说记述了大禹治理洪水的英雄形象,也充分表明了人们对征服洪水灾害的美好愿望。但也许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在太室山虎头峰实实在在地留下了似像非像的大禹治水的遗迹--“大禹镇海”景观。大禹镇海这一景观于虎头峰,远观整个山峰,形若巨大的下山猛虎,大有气吞山河之势。据史书记载:峰上有虎头崖,为唐筌得皇帝阴符本经处。宋代诗人楼异曾在《吟虎头峰》诗中写道:“万里封侯相不如,道人曾此获阴符;轩牙露舌惊樵采,猛士还当捋尔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