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一直以来都受到历史爱好者们的喜爱。能在一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生存本已不易,倘若还能独霸一方那就更是一段传奇了。而作为汉末最大割据势力建立者的曹操,是非功过千年来争议不断。直到建国后毛主席号召给曹操平反,再加之人民的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到如今已有越来越多人喜欢这个纵横乱世的枭雄。
但人无完人况且生于乱世谁还能没点黑历史呢。作为官方盗墓的鼻祖,曹操曾建立过专门的组织来挖坟掘墓以充军资。近年来大火盗墓题材的小说、电视中所谓的“摸金校尉”便是改编自曹操的盗墓团队。
也有可能是天理循环,曾经风光一时的“盗墓头子”在今日也被人掘开了墓穴,尸骨再曝露于阳光之下。虽然因果之说只是笑谈,但对于考古发掘与入土为安的矛盾的思考却是真实存在的。
中国文化能传千年而不断是源于对祖先的尊重,而古代对于掘人祖坟就如同刨人根基是绝不被允许,且要受到强烈谴责的。但现在也许是出于对古代的好奇,也许是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可以保护古迹的名义进行考古工作,四处寻坟掘墓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偷偷摸摸了。
只是这种考古工作除了满足人的好奇心到底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且墓葬文化本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是对前人的追思与缅怀。是对前人生时劳碌一生,死后能安然长眠的美好期望。在古代只有对于仇人才会掘人坟墓曝尸荒野。如此以来坏人陵寝还要公之于众,是否就略显不尊。
另外,所谓发掘保护真的能起到保护作用吗?1955年近代文坛大家郭沫若以更好了解明朝历史的名义,组织挖掘了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因当时技术落后使得许多珍贵文物遭受到破坏,甚至连墓主人的遗体都遭到了破坏。此次对考古工作对文物的损坏受到了周总理的重视,并亲自批示不准在挖掘任何帝王陵墓。这样看来如此考古是保护还是破坏。
至于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人们的感情了,历史人物对于一个地方甚至是一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文化的符号。就如同成都的刘备墓一般,他就在那儿,为什么没有听说有人要去挖掘探索?是因为没有有价值的珍贵文物,还是怕犯众怒。
当然这是不得而知的,能够明确知道的是刘备墓前常年都放有前来祭奠者带来的鲜花。我想来看刘备墓的人虽然只是看见一堆土但是他们都是满足的。这种心理上的慰藉不是欣赏一下什么名贵器物所能比拟的。
现在的人虽然大多都是火葬但最终可能还是要找块地方埋下去,使其能尘归尘,土归土。而现在随着考古的挖坟掘墓的合理化,人们对于墓葬文化越来越不重视。
我听说过一些人,因土地拆迁建设而需要挪动祖坟,在国家已经赔款的情况下,不去转移祖坟,却将转移安葬祖先的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这样的思想现象如果弥散开来,再左右延伸发展一下。很难想象在将根基逐渐刨尽后的未来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不敢想,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