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陨落,薛仁贵兵败大非川

2020-09-23 21:34:59 作者: 名将陨落,薛

进入青海之后,李靖兵分两路:

一路由自己率领剿灭青海湖附近的吐谷浑军。

一路由侯君集率领,追击乌海和柏海附近的伏跑跑主力。

李靖这一路非常的顺利,五战五胜。但是,侯君集那一路却险象环生。经过汉哭山时天降大雪,“将士啖冰,马皆食雪”这才艰难通过。

汉哭山,位于今天的鄂拉山一带,平均海拔4500-5000米,道路非常险峻难走,下面是它的部分截图,曲曲折折的那条白线是G214国道。

薛仁贵想从大非川到达乌海,就必须翻越汉哭山,而翻山越岭就不能带太多辎重。在青藏高原上运送粮草有多难,我们之前讲过,解放西藏的昌都战役只打了19天,一万多头牦牛和骡马饿死了2/3,青海骑兵支队战马累死了1/3。

所以薛仁贵现在面对的情况,实际上要比李靖当年更为艰险。首先是兵力不足,其次是对手要比吐谷浑强大太多太多。但是,薛仁贵并没有因此畏惧不前,而是和当年的李靖一样,也把军队分为了两部:

1、在大非川设置两个营寨,留下2万士兵看守辎重。

2、自己先率领一部分精锐,急速行军300多里,挺进乌海杀吐蕃一个措手不及。郭待封则率领一部分军队,紧随其后。

这个战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堪称完美。

如果薛仁贵前军顺利,加上郭待封的援军就可以趁机扩大战果,速战速决;

如果薛仁贵的前军不利,郭待封可以随时支援;

如果俩人都有不测,大家都是轻装上阵,可以及时退回大非川。

但是,再完美的计划,只要让猪去执行,那么它的结局只会有一个《小猪快跑》,而郭待封就是这么一个猪队友。

这位老兄就是上一集中写离合诗的那位,当时郭待封是积利道行军总管,薛仁贵只是一员大将,名义上郭待封的地位要高一些。

同时郭待封又是郭孝恪的儿子,郭孝恪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

李绩还是徐世绩的时候,郭孝恪就是李绩的副手,俩人一起投降过窦建德,还一起阴过窦建德。大唐统一以后,郭孝恪经营西域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因一时大意战死在了杀场。

名将之后,加上原来还是领导。导致郭待封对做薛仁贵的副手极其不满,自出征以来,他经常不听薛仁贵的命令,擅自行动。

薛仁贵也是粗心大意,明明知道郭待封这副德行,竟然还是把辅攻以及看守大本营的任务交到了他的手中,而没有交给另外一个副总管。也许在薛仁贵看来,郭待封会以大局为重,暂时搁置矛盾一致对外,但他显然远远低估了人性。

薛仁贵率领前军出发之后,一路上所向披靡,在河口大胜吐蕃军,俘虏牛羊一万多头,并顺利攻占了乌海城,只要郭待封能够及时赶到,唐军就可以乘胜追击,取得更大的胜利。

但是,郭待封却完全没有听从薛仁贵的命令,他竟然擅自带着大军和辎重在后面慢悠悠地当起了运输大队长。

薛仁贵狂奔数百里,好不容易打开的战机就此消失。而更加可怕的是,论钦陵已经调集了2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向了乌海。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如果郭待封能够探得情报,及时进驻乌海城与薛仁贵合兵一处,依靠坚固的城池,唐军也许还有一丝胜利的可能。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该来的还是来了。

公元670年8月17日,郭待封终于和论钦陵的20万吐蕃军相遇了。地点:距离乌海城不远处的野外。

几个时辰之后,苍凉的青藏高原上一片萧瑟,血红色的夕阳将洒满唐军鲜血的战场衬托的更加血红,远处白雪皑皑的汉哭山,又一次成为了无数汉人哭泣的坟场。

郭待封扔下了所有军粮和全部辎重只身逃跑,他所带领的唐军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听说之后,一声长叹,只好率军冲破了敌军的重重阻挠撤回了大非川。

但是论钦陵并没有因此而放过唐军,很快他就又调集了40万大军向着疲惫不堪、饥饿难耐、惊慌失措的唐军又一次扑了过去——5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史书说,随后薛仁贵与郭待封等人与40万吐蕃军议和之后,才率领残军败将返回大唐。但这里的议和,恐怕也只能是史官们的春秋笔法而已。

这是自李世民登基以来,近50年内唐军的第一次大败,也是唐军由极盛、极强慢慢变为平凡的标志。

从此以后,唐军虽然依旧很强,但再也没有了不败的神话。一个又一个让人看不懂的传奇,也终于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爹生妈养的血肉之躯。

面对如此大败,李治大怒不已,准备杀了他们以谢天下。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李治还是网开了一面,只是将薛仁贵、郭待封等人革职除名,贬为了平民。

不过薛仁贵并没有等太久,一年之后,他将被再次起用,杀向了另外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