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矶之城陵矶,为何是长江中游第一矶?

2020-09-24 04:06:16 作者: 长江三矶之城

前几期我们讲过长江三矶其中的两个,分别是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和江苏省南京市的燕子矶,今天我们讲讲另外一个:城陵矶。江边常常出现一些凸出水面的山岩,三面环水,一面靠岸,这种独特的山岩称之为“矶”或“矶头”。长江上游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合适做渡口的地方并不算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水流放缓,那些突出江边的山岩(矶)就有不少具备成为优良渡口的天然条件。城陵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在湖南省北部,岳阳市东北方向,洞庭湖与长江在此交汇,形成Y字形水道,城陵矶就位于江湖交汇口的长江南岸,面朝长江、背靠芭蕉湖,距离岳阳市中心约10公里,西北方向和湖北监利县隔江相望。《水经注》记载:“山在湘水右岸。山有巴陵故城,……城跨冈岭,滨阻三江。巴陵西对长洲,其洲南分湘浦,北届大江,故曰三江也。三水所会,亦或谓之三江口矣。” “山在湘水右岸”所说的山是就是城陵山,山上有巴陵(岳阳古称巴陵)故城。现在我们从地图上看到只有洞庭湖入江水道和长江交汇,古代之所以说是三江口,是因为沅江是单独水道和湘江一同在此处汇入长江。在三江口下游约2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有擂鼓台遗迹,据说是春秋时期楚庄王擂鼓平叛之处。

在古代,城陵矶是极佳的渡口,号称长江中游第一矶,这个称呼名副其实,一点儿都不虚。如果了解岳阳的话应该知道,如今城陵矶港这个天然的深水良港,常年不淤不冻,是长江八大良港之一,我国最大的内陆港。城陵矶港对岳阳甚至湖南来说都至关重要,是湖南的水运门户。在水运优势大于陆运的古代,城陵矶的作用更是重要,南绾三湘,北控荆汉。城陵矶不但是优良的渡口,而且还是水运交通咽喉和兵家必争之地。从城陵矶沿长江溯江而上可达湖北、重庆、四川等地,顺江东下可达江东各地,溯洞庭湖南入湘、资、沅、澧四水,更远可通达云贵以及广西,战略地位非同一般。

在南北对峙时期,北方势力要大规模进攻南方,中路行军路线必走荆襄一线,从荆州进入长江而后顺流东下,城陵矶是首选渡口,控制城陵矶就可以扼守湘鄂水路交通咽喉,肥沃的江汉平原就是囊中之物,之后进攻方向有更多可选余地。正因为城陵矶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各朝对此都非常重视,乱世就不说了,各方势力为此打破头,即使是治世也是非常重视对城陵矶的管控。明朝时曾专门在此设置巡检司,“盘诘往来奸细及贩卖私盐犯人、逃军、逃囚、无引、面生可疑之人”。明代巡检司的分布标准一般是按关津而设,即巡检司设立地点必须是关隘要口。明代诗人杨士奇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过城陵矶》:“矶头水落石层层,石上鱼樯半搭罾(zēng)。忽望高楼出城郭,舟人指点说巴陵。”

清朝三藩之乱初期吴三桂势如破竹,快速拿下云贵湘等省后,将主力重点放在岳州(岳阳)以抗清军,清廷焦头烂额、一筹莫展。以西南地区的地形来看,如果要大规模投放兵力,除了水运,真没有太好的办法。太平天国运动时,太平军从广西桂平(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金田村)到南京的进军路线基本上就是沿着湘江转入长江,再顺江东下攻入南京的。如果清军能牢牢守住城陵矶,将太平军堵在长江之外,则南京就没那么容易被攻克了。

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英国人率先在城陵矶开商埠,设海关,英美日等国都陆续在城陵矶设置洋行等各种公司和机构。城门上有一副对联:“城陵据全楚上游,来百工,柔远人,互市通商开重镇;洞庭为三湘巨浸,东长江,南衡岳,关阑锁钥束中流。”这副对联将城陵矶的重要性描绘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