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登上皇位后,曾感叹自己小时候过得太苦了,一定要让子孙们过上好日子。明朝藩王虽然没啥实权,但小日子过得都还可以,而潞王朱翊镠就是其中过得最潇洒的那位王爷。
看过《大明1566》的朋友都知道,裕王朱载坖在面见高拱、张居正时,总有一位女子抱着个孩子站在幕后。她就是李贵妃,那小孩就是朱翊钧,后来的万历皇帝。
不过,嘉靖帝活着的时候,对裕王一家并不待见,他老人家始终认为“两龙不想见”,因此,朱载坖一家过得很憋屈,就连严嵩父子都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嘉靖驾崩后,裕王登基,是为隆庆帝,朱翊钧被册封为太子,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不久,李贵妃又诞下一子,就是朱翊镠。隆庆帝和先祖朱元璋有着同样的想法,自己受过的苦,不能再让孩子承受。隆庆帝被父皇嘉靖冷落了一辈子,不想儿子再受半点委屈。于是,朱翊镠才二岁时,便受封潞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隆庆帝驾崩了,朱翊钧即位,是为万历帝,母亲李贵妃升级为太后。其实,当时李太后才20多岁,一个年轻女子带着5个年幼的孩子,孤儿寡母哪里斗得过满朝文武。于是,她拉拢张居正,作为自己的盟友。
有了太后、皇帝的撑腰,张居正大权在握,满腔抱负终于得以施展。很快,明朝重新焕发生机,财政开始盈余了,粮仓也满了。不过,有钱并不能任性,张居正非常注重开源节流。
万历七年,万历曾向户部支取十万金,用于光禄寺御膳。张居正直接予以驳回,“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
万历心里非常不爽,“明明库里有钱,张老头就是扣扣索索不给,说什么勉强度日?就是欺负我年少!”
其实,张居正做得并不过分。所谓积谷防荒,有钱有米的时候潇洒了,遇到天灾人祸便毫无退路,这一点没有人比崇祯更懂,因为张居正存下的那点钱都让爷爷万历挥霍掉了。
张居正希望万历成为一代明君,能将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作为他的老师,对他期望高,管控就严。李太后受了张居正的印象,对万历也是一样严苛。
不过,他们忘了当时的万历已经17岁了,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表面上对他们唯唯诺诺,骨子里却是反感得很。
万历十年,一心为了大明江山打拼的张居正,终因劳累过度走完了一生。万历眼中噙着泪水,内心却是兴奋无比,终于可以当家做主了,而且还要“拨乱反正”。
这时,我们的主人公朱翊镠年满十四岁,到了婚配的日子,向户部开出清单:各色金3869两,青红宝石8700多颗,银10万两,珊瑚珍珠2.4万多颗。当时,朝廷官员大多是张居正一脉,看了这清单几乎眼前一黑,便赶紧上疏提醒万历,按照大明会典,亲王定亲礼物的标准:金50两,珍珠10两。
万历不予理睬,加上李太后也很宠爱小儿子,于是,这事儿还是照办了。据史载,光军费就挪用了90多万两。从那以后,潞王朱翊镠就落下了奢靡的病根。
大婚之后,朱翊镠的就蕃之事又被提上日程,就蕃就得修建王府。不过,朱翊镠不是一般的王爷,万历唯一的胞弟,李太后的掌上明珠。自从张居正死后,李太后也将勤俭持家的美德抛诸脑后。因此,他们对朱翊镠的王府只有一个要求:豪华。
历时整整6年,潞王府终于在卫辉落成,共计花费67.7万多白银。
王府造好了,那就出发吧。万历17年,朱翊镠向户部申请安家费30万两金。这下,朝臣们终于急眼了,纷纷弹劾户部尚书宋薰。
为啥?万历14~16年间,明王朝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年,干旱、洪涝、蝗灾、鼠疫、饥荒频发。尤其是鼠疫,甚至蔓延到了北京,当时内阁首辅申时行这样上疏:天时亢阳,雨泽鲜少,沴气所感,疫病盛行。后来,江南又爆发大疫,时人如此记载:年来水旱作灾屯,疾疫家家尽掩门。儿女莫嫌全食粥,眼前不死亦天恩。
最终,宋薰辞职谢罪,为万历挡下了所有,而朱翊镠的安家费只削减了1/3。
钱到手了,打包启程。这么多年的恩宠,给朱翊镠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仅财宝家私就装载了500多船。如此大的阵仗,一路吃喝住宿都由当地官员负责,使得沿路府县苦不堪言。
朱翊镠到了封地,继续自己的奢靡生活,盘剥当地百姓,侵吞良田,万历从不过问,对弹劾潞王的奏折从来置之不理。
万历42年,噩耗从北京传到了潞王府,李太后驾崩了。朱翊镠伤心过度,一病不起,竟也追随母亲去了。
朱翊镠是在担心没有了李太后的庇护,幸福日子就要到头了吗?显然,他是多虑的。潞王陵完全仿照万历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占地80余亩,是我国现存保持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朝藩王陵墓,估计造价几百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