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考古,1991年江苏无锡出土,明正德至万历,紫砂匜口罐(烹煮器)

2020-09-25 12:20:01 作者: 紫砂考古,1

紫砂考古,明正德至万历(公元1506-1620年),紫砂匜口罐(烹煮器)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高14.8厘米,口径11.7-13.3厘米,底径13.2厘米。

紫泥胎,呈紫褐色,夹粗砂。器表经长期的炭火炙烤,附着有一层灰白和灰黑色的积垢。因此,尽管胎体相对较薄,但十分坚实。

高直颈,罐口的前端制作时通过手捏的方式自然弯曲成流。

耳形的泥条执把,采用捏接的方式与颈部及壶身相接。

器身采用早期制缸盆的“圈泥法”成型,内壁虽经打磨显得较为平整光滑,但仍有多处较明显的接痕印子。

腹部较鼓,底部宽平。

1991年江苏省无锡市南禅寺明代古井发掘出土。

同一古井中同时出土的还有之前所介绍过的鼓墩形四系紫砂壶,明代四系小陶瓶两件,明正德民窑青花瓷碗两件。

据《阳羡茗壶录》记载,明正德至嘉靖年间的制壶大师供春,擅制大壶,质朴古雅。这两件紫砂器容量大,夹砂多,造型朴实。且都做宽大的平底,不仅可做泡茶器,更可做为烹煮器,符合当时的民间日用要求。从宜兴紫砂的历史来看,它们的制作年代相当于供春时期或稍后,尚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其艺术性尚不及文献记载的供春制壶的水准,但其质朴古雅的风格,符合供春时期的紫砂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