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瓶”是古代陪葬品之一,最初里面装的东西,却令人意外

2020-09-27 10:19:00 作者: “魂瓶”是古

我国的丧葬文化由来已久,从汉代开始流行“厚葬”的习俗,大到天子,小到平民,都喜欢在死者的墓葬中放一些陪葬品。陪葬品有许多种类,经过时代的发展,许多已经形成一种制式,寄托着人们对死者的祝福与愿望。

在开封博物馆的二楼,可以看到一堆青色的瓷瓶,高约两尺,整体看起来很“瘦”,唯下半截大肚圆足,瓶身接近瓶颈塑有云朵佛像,游龙神龟,瓶盖为锥形,顶端塑不知名的鸟类。

两个瓷瓶造型相当,虽有细微差别,但一眼就能看出,两个瓶子是一对,之所有细小的差别,多是由于工艺原因,博物馆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南宋影青皈依瓶”,说是“皈依”,其实这两个瓶子跟佛教并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本身就是“冥器”,属于墓葬的陪葬品,有个统称的名字叫“魂瓶”。

“魂瓶”这两个字不由让人浮想联翩,事实上它们并不少见,在三国和西晋的墓中经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魂瓶,宋代墓葬亦有大量出土,每一件文物都有其历史价值,魂瓶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从魂瓶上的雕琢可以猜测出墓穴的年代,汉、三国两晋时期的魂瓶,表面多是雕塑阁楼飞鸟,乐伶廊庑,宋代多为女官雕饰。

此外汉代的魂瓶体型较大,多为平底,高宽比例相对较小;宋代更趋向于瓶状,圆足居多;元代则更有特色,有的是人首堆塑,多是人物造型方,而魂瓶的出土,因此魂瓶的出土,对于那些没有墓志铭,无法断代的墓葬说,有着断代上的指导作用,甚至可当其佐证。

许多人非常好奇,魂瓶既然是瓶子,那里面到底装些什么?难道是骨灰?其实这个问题想想便不难排除,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死后要留全尸,因此中原地区多是土葬,有关魂瓶中装着什么东西,下面我来看一个传说。

伯夷和叔齐这两位历史人物许多人都熟悉,据说二人忠于殷商,曾劝说武王伐纣无果,誓死不食周粮,西周建立不久,二人饿死在首阳山上,人们念起忠心,便在二人的陪葬平中放了一种叫做“五谷囊”的器物,魂瓶由此出现。

在《丧服要记》中也曾提到过一个故事,说春秋时期,路过的君主鲁哀公为父亲举行葬礼,因为没有在陪葬品里放“五谷囊”而被孔子责问,鲁哀公辩解说:“五谷囊陪葬,始于伯夷叔齐,他们都是因为不食周粮饿死,怕他们魂魄饥饿才放在五谷囊,而我的父亲含着肉脯而死,为什么要用它?”

可见“五谷囊”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陪葬品,是一种贮粮的器具,其中装着的是五谷杂粮,而“五谷囊”正是“魂瓶”最早的起源,谁能想到最初“魂瓶”里装着的竟然是粮食?不得不说很令人意外。

抛开封建迷信,“魂瓶”其实也有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古人有点好东西总喜欢埋在地下,还特意制造冥器,作为现代人许多人都想不通,但正是因为这种习俗文化,才能使今天的我们看到几千年的灿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