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作者张萱,是唐朝宫廷画师,尤其以仕女画留名,在他之前,女性人物画多是以“列女”“孝女”等说教故事为题材,而他的仕女画引领画家们将笔触转向表达现实生活,直接影响了晚唐五代的画风。
作为一幅盛唐时期的人物画、仕女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虽然描绘的是贵妇们游春的一个场景,但画中反映的社会风气,即上层社会的妇女喜着男装、穿“胡服”、骑马、打球等,让后人了解到唐朝妇女的真实生活,这是仕女画的一大进步,也是唐朝文化开放的见证。
不过,凡事盛极而衰,在这繁华与欢乐的背后,忧患已经在步步逼近了。《明皇幸蜀图》大唐的哀歌
《明皇幸蜀图》唐 李昭道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摹本
晚年的玄宗沉迷于享乐,不理国事,此时的大唐王朝看似依然繁盛,但内里不堪一击,尽管早就有很多人说及安禄山有谋反之意,但狂妄自大的唐玄宗根本不信。
直到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大军所到之处“河朔尽陷,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匿窜,无敢拒者”,那些守令,要么厚颜无耻地大开城门迎接叛贼,要么仓皇地弃城而去,只有平原郡太守颜真卿迅速集兵,守住了平原郡(今山东陵县),并在北方联合了义军对抗叛军。
但还是势单力薄,仅仅一个月后,12月13日,安禄山就占领了东都洛阳,第二年的6月叛军直逼长安城大明宫,而此时的唐玄宗却带着杨贵妃和亲信偷偷地逃出了长安,留下长安城无措的官员和百姓面对安禄山的血洗和杀戮。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要说,这和这幅画有什么关系呢?这幅画名为《明皇幸蜀图》,看起来好像是唐玄宗到蜀地去巡游时的场景,画面右下方的红衣男子即为唐玄宗李隆基,看起来整支队伍都很闲适自在啊。
但实际上,这幅画描绘的却正是安史之乱时玄宗出逃四川的场景,而且在到达画中的地点之前的6月14日,他才刚在“马嵬之变”中失去了心爱的杨贵妃,前路未知,后有追兵,爱人已失,他怎么可能在此时还有闲适的心情,而且此时的玄宗已经是71岁的老人了,怎么也不会是画中这幅模样。
了解了这些再看这幅画就是天大的讽刺了,明明是仓皇出逃,却要美化成一幅幸蜀图,掩饰错误和失败并不能让一个帝国成长。
仅在安史之乱的十年间,唐朝的总人口就从5288万下降到1690万,成千上万的百姓在战乱、灾荒中丧生,杜甫诗中写道“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连杜甫这样的文士的孩子都在战乱中饿死,何况是普通百姓。
顺便说一下,上面那幅春光明媚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女主角虢国夫人,也在安史之乱中失去了一切,包括生命。
虽然后来叛乱被平定,但大唐王朝再也没有能够回到过去,盛唐就到此结束了,直到907年,随着唐哀帝被迫让位于节度使朱温,大唐帝国正式灭亡,这剩下的一百多年都是风雨飘摇的中晚唐。
说完了历史,再来说说这幅画本身的艺术价值,于前面三幅画不一样,这幅画不是人物画,而是青绿山水画,画中的人物只是点缀在山水中。
不同于水墨山水画,青绿山水使用矿物性颜料,绘出彩色的山水,色彩鲜艳浓重,这幅画的作者李昭道正是唐朝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青绿山水画由于使用的画布、颜料都十分昂贵,且过程繁琐,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渐渐式微,这幅《明皇幸蜀图》不仅是安史之乱的一段见证,也是唐朝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意义并非一般。
四幅画,见证唐朝的兴与衰,今天的古画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愿意耐心看到这里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