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多、常加班、工资低,为何清朝太医经常混得跟太监一样惨?

2020-09-29 23:34:20 作者: 职责多、常加

史书上多次记载康熙、乾隆、光绪等当面训斥太医的药方贻误病情,是庸医。据说康熙帝在位时一次派御医刘声芳和李德聪去给一位将军看病,当御医诊断其是暑湿伤气而采用补养益胃的药后,康熙帝大骂:"都是你们医学粗浅,不好好学医术,所以救不了人!"

同治和光绪帝都因病身亡,医治他们的太医院院使、院判都被判罪。慈禧太后对太医也不善。《御香缥缈录》记载了太医给慈禧太后看病时的场景:四个太医在慈禧太后面前恭敬地磕了九个头,然后一直跪着膝行到太后所坐的几前。

一边两个,十分谨慎地隔着手绢为太后诊脉,过了半天,又相互对调,再次诊脉。四五十分钟的时间里,太医们自始至终不敢抬头,其中紧张气氛可想而知。三、身处底层,却常常被卷入政治斗争

即使工作再苦再累,再被人瞧不起,如果能洁身自好,那也能善始善终。不过宫廷里可没那么简单。太医们面对的是皇族、大臣,政治斗争是绝对无处不在的,当然太医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想升官就得讨好人。

从进入太医院当医生开始到成为御医,基本上需要花十年的时间,再到当院判、院使估计就需要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人脉了。毕竟太医的晋升也需要跟权贵人物打好关系,这是中国的历史特色,哪一行业也不例外。

据说慈禧当权时,御医们为了讨好她,争相为她研制美容驻颜的方子。还有,想要升官,单纯通过医术考试有时并不奏效,因为考试有时也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太医院隶属礼部,礼部的人来管太医们,业务上不太对路。

据说有一次,清代一位仁和米侍郎不是医学出身,却尊圣命去考太医院官学生,结果出的题不在范围之内,令学生们手足无措。因此,既得钻研医学,又得会见风使舵,哪有什么功夫和机会去摆架子呢?

常常无故卷入宫廷斗争

宫廷险恶,政治斗争纷繁复杂,稍有不慎,便会丧命。刘裕铎是雍正时期有名的御医,医术高超,被雍正誉为"当代第一名医"。一次,刘裕铎奉命给大臣诺敏、单福臣和孙可进看病,认为他们已成顽疾,不能治愈。

雍正帝就大发雷霆,训斥他跟以前雍正的几个弟弟允禩、允溏沆瀣一气,因此被革职,直到雍正帝死去也没有被起用。无故就被卷进政治斗争,真是祸从天降。四、结语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身在封建时代权力无限的帝王身边,纵使医术再高明,也终究是皇帝的一个奴才而已,生死都被别人操纵。像名医华佗诊治曹操痛风最后却被下狱致死的先例,后世可能存在很多。

因此处在封建社会,无论医术多么高超,也无法左右人心的偏见和社会的险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代社会,做好医患之间的沟通,尊重医生,了解相信医学,才能使医学工作者们获得充分的尊重。

不过医生也需要韬光养晦,钻研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涵养医德,才能被社会尊重。正是有了像在疫情期间涌现的大批如钟南山式的医德医术精湛的医生,我们国家的人民身体健康才有了保证。

参考文献:

许石林:《古代宫廷医患关系很紧张》,载《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

翟文浩,段晓华等:《清代太医院值守制度与差派制度浅析》;载《中华医史杂志》,2014年第1期;

阎崇年:《明清皇帝怎么看病?—探秘皇家医院》,载《看历史》,2013年第5期;

段乃粲:《明清太医院医官培养制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