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前秦与东晋于交战区实际投入的兵力究竟是多少?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首先要探讨一下苻坚在淝水战争中所投入的总兵力是多少。
公元382年(东晋太元七年),苻坚曾召集前秦众臣一同商讨进犯东晋的事宜,针对南伐东晋之事,苻坚率先发言:
我承袭帝位已有三十年,统一大业已基本实现,但尚有东晋割据于东南一带,以我前秦的兵力来看,目前可调集97万,所以,我想趁东晋内乱之时消灭它,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我们若是根据宣昭皇帝苻坚的这番话加以推算的话,那么,前秦政权的兵源数量可以说是极其可观。
还有,根据史籍《十六国春秋》中所述:公元383年(东晋太元八年)间,前秦统治者苻坚指令其弟苻融为三军统帅,调集并指挥张蚝、苻方、梁成、慕容炜、慕容垂等各部战区兵马为南侵的先头部队,这支先锋军包含步兵、骑兵共有25万之众。
除了先锋部队,苻坚则统帅60万步兵,27万骑兵的前秦主力部队御驾亲征,南征东晋部队浩浩荡荡向南开进,旌旗迎风飘扬,首尾相连约1000余里。
所以,依据史书所记载,前秦当时进攻东晋的兵力是112万人。
但是,若是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苻融率领的先头部队是三十万人来计算的话,等于说前秦进攻东晋总兵力就有115万之众,这个数字在当时而言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量。
可是,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北方的籍户数量貌似不可以支撑这个数目。
其一、因为当时前秦的统治地位还不是十分牢固,而且北部地区的民众为了躲避战火而不断迁徙,所以在这种频繁流动的情况下是否真的可以征调如此庞大的兵力。
其二、因为按照北部地区当时的人口数量而言,就是运用每10人为一个单位而强征一丁的方法来计算,能强征百万之兵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比如说,苻坚为了扩充兵力,就曾采用封官赐爵的一种承诺来征募一些土豪世家的男丁入伍参战。
根据他的许诺,凡是世族之家16—20岁的男丁入伍的话,朝廷都会授予其羽林郎的一种称号,不过在这种官衔的诱惑下,富家子弟所应征的数量也仅仅有3万人左右。
但是,就在淝水之战爆发的前夕,苻坚曾命令大将吕光率领步骑兵7万余人开赴西域战场,讨伐这一地区的反秦势力。
除此之外,若是算上前秦政权于黄河流域、辽东、四川等地区的边关重镇也需要屯驻一定数量的边防军,而且前秦的京都及内陆各要塞也都需要军队驻防设守。
所以,我们若是稍加计算一下前秦南征东晋的百万兵力,恐怕这是含有一种笼统性的并带有虚张声势的数字而已。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探讨,那就是苻坚南侵东晋的百万雄兵,究竟能有多少兵力是真正开赴到了战争一线。
公元383年(东晋太元八年)菊月间,苻坚则亲率前秦军队主力从长安城开拔,当其抵达项城(河南沈丘)的时候,自甘肃武威附近而出的凉州后翼军才行至咸阳一带;
此时,前秦政权从河北幽、翼等二州防线调动的左翼大军也才刚刚进抵到彭城(江苏徐州)一带;
而由四川等地调出的蜀、汉右翼军也才刚刚进入长江流域,尚没有到达前线战区。
关于这三路大军的主将是谁,以及后来转往于何地,查阅史书都没有文字记载。
很显然,他们之所以没能引起人注意,则与他们都没能抵达淝水主战场有着直接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苻坚遣朱序以前秦特使的身份去怂恿东晋大将谢石临阵倒戈的话语中加以证实。前秦的劝降特使朱序是真降还是诈降,不是本文探究的重点,故一笔带过。
且说朱序来到东晋后,就秘密告知谢石说:前秦虽有百万之兵,其势也难以阻挡,不过,我们眼下若是趁它的主力大军尚没有会师,因及时主动出击,击溃前秦的先头部队,届时前秦各路大军就会闻之溃散。
其后的战况,东晋的决策者就依照朱序之言,迅速出击而一举获胜。这说明了什么?
这恰好证明了前秦的那三路大军在当时还没有抵达淝水战场。
可是,在淝水战斗发生之前,集结于淮河、淝水附近的前秦军是主力部队还是先头部队呢?而屯集在这一带的前秦兵力究竟有多少呢?
就当时情况而言,苻融所统帅的先头部队其中的一部分兵力刚刚开进颖口,随后又合兵一处乘势而出,进而攻占了东晋的寿阳(安徽寿县)。
随后,苻融又命令梁成亲率所部兵力进屯于洛涧,此时,寿阳城以北的峡石要塞虽说尚在东晋军的手中,但当时已完全被前秦大军给团团围困在其中。
驻守于峡石要塞的东晋守将胡彬见情势危急,就命人向谢玄告急,谁知,前去求援的士兵又被前秦兵于求救的途中给擒获了。
于是,苻融就从其中掌握了东晋守军的内情,随后就命人向苻坚报告说“贼少易擒,应速进攻”。
屯集于项城的前秦皇帝苻坚得知这个奏报后,就急忙将其所率的几十万大军留守于项城,自己则亲率8000轻装骑兵,昼夜疾驰寿阳,想与苻融合兵一处,相互配合进攻东晋。
不过,由于寿阳附近屯集的秦兵数量不是很多,就算加上他所带来8000骑兵来看,前秦攻晋的兵力仍然是杯水车薪,故而苻坚又再三叮嘱秦军将士不要泄露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