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暴毙民间!
公元前91年8月,京兆尹湖县距离潼关不远处的一户人家突然人声鼎沸。当地县令与长安来的兵卒将这三间草房团团围住,随后几位士兵将木门踹开,从屋内把一位年约40岁的男子遗体抬出来。
这位自尽而亡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汉武帝刘彻此前最为宠爱的太子刘据。随着刘据殒命归天,也彻底宣告巫蛊之祸的结束。然而,不少后世专家,包括喜欢文史经学的朋友认为:之所以汉武帝会对刘据产生怀疑,无外乎还是小人佞臣作祟。以及汉武帝晚年时期较为昏聩,才造成了巫蛊之祸这等人间惨剧。
不过笔者却觉得,汉武帝会将太子刘据放置在对立面,还是有其独特之处。
西汉早已“天怒人怨”
若说起太子刘据自尽而亡,就不得不提起,西汉中期那段充满血腥,却又激起无数人向往的岁月。众所周知。西汉经历“文景之治”后,整个国家经济实力已达到顶峰。汉武帝刘彻荣登大统,摆在他面前的也只有匈奴这一个顽疾。
随着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武将横空出世,汉武帝刘彻先后发动多次对匈奴战役。漠北之役后,西汉将匈奴打得抱头鼠窜。这个寰宇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敌对势力能威胁到西汉。此时,民生与经济问题,却又不合时宜的成为汉武帝刘彻的“拦路虎”。
从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决战,直到公元前90年,西汉发动对匈奴第三阶段战役。这30余年间,西汉国库早已空虚,百姓民不聊生。更通俗点而言:文景之治积攒那些家底,早已汉武帝刘彻祸祸殆尽。
武帝散尽家财,西汉民不聊生
没成想老天也不帮忙,公元前98年、95年、92年这五年里,西汉共经历三至四次旱灾、水灾等等自然灾害。《汉书》、《史记》等正史资料记载,到了公元前92年左右,西汉全国各地农业相继受到重创。尤其是关中、巴蜀、关东这些产粮大地基本上颗粒无收,仅仅是关中这片区域便增加了80余万灾民。
所以巫蛊之祸发生之前,整个西汉局势颇为动荡。即便汉武帝刘彻拿下了匈奴,然而这位千古一帝始终斗不过“天威”。而之所以我会先和大家介绍西汉当时经济状况,其实这与太子刘据结局很有关联。
太子成转移矛盾目标,继而铲除异己
刘据乃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其母便是大名鼎鼎的皇后卫子夫,舅舅更是掌握西汉军权的卫青。元狩元年,年仅7岁的刘据被汉武帝立为皇太子。
刘据成年后,与多位经学大家谈论治国之术。刘彻对这位长子也是颇为信任。每每出巡之时,便让太子刘据担任监国,以考察刘据能否学以致用。任谁来看,刘彻与刘据之间并无任何矛盾,且《汉书》明确记载:刘据仁慈宽厚、温和谨慎,遂不与汉武帝刘彻行事作风那般犀利果敢,可刘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把好手。
只不过,西汉连年遭遇天灾,不敢说饿殍遍野,但也是让武帝刘彻十分头疼。因此,巫蛊之祸来得那么“恰到好处”,而这场惨剧其实是汉武帝一手炮制。
大家可以这么想:当时西汉处于快要崩溃边缘,此时,汉武帝刘彻迫切需要利用另一场矛盾缓解大汉王朝的危机。然而,匈奴已经被揍得远走极北之地。迫于汉武帝威严,当时关中、关东、巴蜀等地虽有灾民,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叛乱。那么,汉武帝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民生问题呢?最好的方法无非就是通过另一场军事行动(规模不能太大,西汉经不起折腾)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巫蛊之祸对西汉的利弊
或许有人会问了:汉武帝制造巫蛊之祸,对大汉王朝有什么好处吗?其实巫蛊之祸起因,要归结于刘据、卫子夫以及等卫氏族人势力范围树大根深。汉武帝可利用巫蛊之祸,先迅速瓦解整个卫氏族人对西汉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这场动乱,转移民众注意力。因为汉武帝刘彻有信心,能让巫蛊之祸在短时间内爆发以及迅速镇压,其辐射范围顶多不会超过长安以外。这样不仅能让汉武帝继续坐稳江山,同时还能间接拉动内需,所以巫蛊之祸来的恰到好处。
按照笔者揣测:汉武帝也不是想要了太子的命,刘彻还是想通过巫蛊之祸迅速铲除异己,卫子夫、刘据以及汉武帝这三人还是有比较深的感情。可汉武帝或许也没想到,一向敦厚的刘据竟然敢主动发兵造反。顺水推舟之下,刘彻要了太子刘琚的小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当时汉武帝还有不少儿子,诸如昌邑王刘髆、广陵厉王刘胥、燕刺王刘旦,这些儿子都能取代刘据继承大统,更莫论深受汉武帝宠爱的钩弋夫人也诞下一子,他就是日后的汉昭帝刘弗陵。
最后总结
所以巫蛊之祸更像是汉武帝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还有一件事情可以斧正笔者这番推测。公元前89年,汉武帝刘彻发布了一份非常著名的诏令,这份诏令就是《轮台诏》,也称《罪己诏》。这份诏令就是武帝刘彻向世人宣布,其执政期间犯下种种过错,同时武帝刘彻也明确提到了对于巫蛊之祸的追悔。
通过这篇诏令大致能看出,由于西汉连年发动战争,汉武帝又多次提高民众赋税,导致整个国家无法安定生产,且巫蛊之祸又严重影响西汉王室权威,汉武帝刘彻深刻反省了这些年所作所为。
通过《轮台诏令》便能足以得出结论:巫蛊之祸与汉武帝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刘彻一生经历无数凶险,一手提拔卫青、霍去病这样英才,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两句小人的谗言便要了太子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