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既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是如何发挥智慧避暑的?

2020-10-13 02:08:41 作者: 古人既没有空

随着一朝一朝的发展,到了清朝的时候,消暑冷饮的种类就已经非常多了,且比现代社会中的冷饮更加安全,没有那么多添加剂,有的只是真材实料。

在大清冷饮中最出名的就是冰碗,似乎也曾在《步步惊心》这部古装剧中出现过,最受人欢迎的是用甜瓜、藕片、杏仁、豆腐、葡萄干、胡桃、山药、枣泥等材料做成的,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真是"过雨荷花满院香, 沉李浮瓜冰雪凉"。

另外除了吃食,还有夏季吃食的保存,古代人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发明出了一种类似于冰箱的东西,叫做冰鉴,虽然不能自己产生冰块,但可以在食物的周围加上冰块,不用很久就可以得到一份清清凉凉的食物了。

古人在轻薄的衣物中寻求到了清凉,又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系列适合夏天食用的清凉食物,不仅从外部减少了暑气,还从身体内部减少了暑气的产生。在夏季,食物选择更加清凉,也是古人避暑技术发展的又一表现。三、建筑设计愈加通风,从外冲散暑气

有了轻薄透气的衣服,清凉可口的食物,夏天的大半暑气已经没有了,但古人虽然比起现在,科学技术是比较落后,但仍然还是会享受的,在有了适合夏季的衣服和食物以后,对于自己住的屋子也有了很大的要求。

首先是唐朝。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个非常辉煌的王朝,不管是经济,政治亦或是文化都与前朝比起来都是有了大发展,科学技术更是如此。技术的发展也应用在了房屋的建设上。

那个时候的民间能工巧匠能够设计出一种木制的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将水流引上房屋,进而喷湿房屋,以达到在炎热的天气降温的效果。另外,那个时候的匠人们还制作了一种用水力驱动的风扇。

唐代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凉殿就采用了这个工具,利用了水循环的方式,将扇轮转动起来,带来阵阵清风,并且用水力驱动的清风还有水流的凉意,使得殿内的空气瞬间就比室外低了一个温度,成为夏季最适宜居住的纳凉之地。

其次是宋朝。在《武林旧事》中有这样一段详细的描述:"翠寒堂畔,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寒瀑飞空而下,又置茉莉、素馨、剑兰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只读就能感受到真实的清凉之感,这描写的就是宋朝后宫妃子们的纳凉之地——翠寒堂。

翠寒堂的设计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切条件造成的,是工匠们实地考察以后做的最好的建筑。

殿内也安装了像唐朝那样的水力驱动风扇,还有了进一步的加工,殿中纱橱上挂满一串串名贵进口天然香料制作的香珠串,以便纱橱内幽香怡人。如此一来,夏季殿内清新又凉爽的空气就有了,暑气自然而然就避开了。

以后的王朝也纷纷延续效仿这种通风设计的建筑,通风的建筑成为了夏季建筑样式的主流,在炎炎夏日中,从外部冲散了暑气,这种自然的塑造使人们避暑更加自然、舒适,成为了大多数有条件的人的选择。

四、结语

现代人炎热的夏季是不可能离得开空调和风扇的,而古人既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炎炎夏日的暑气只能通过衣服,食物,建筑等方面来减少。

首先是夏季的衣服,从古以来,古人们都在探索着在夏季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最易于散热,随着技术的发展,才逐渐有了葛,麻,纱等材料做成的轻薄衣物,轻薄透气成为了百姓们避暑的最好的衣物选择。

其次是吃食方面,为了减少夏季暑气对身体的烦扰,充满智慧的古人们开始食用很多解暑消暑的食物,还创造性地发明了冷饮,食物都趋向于清凉。

最后是在居住建筑的选择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条件的人家甚至是贵族都愿意花上一番功夫建造一个充满阵阵凉意的房屋,一到夏季就可以进去纳凉,这些就是古人们避暑结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