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既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是如何发挥智慧避暑的?

2020-10-13 02:08:41 作者: 古人既没有空

有的人特别怕冷,有的人特别怕热,在现代社会中,怕热的人在炎热的夏天几乎是离不开空调和电风扇这两大人类文明的利器,这两大利器在现代人的夏天生活中承担了最大的作用,让人们能够轻松地完成各种工作以及家务。

但是在古代社会中,古人在炎炎夏日中是享受不到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制冷快乐,那古人们是如何发挥智慧避暑,来度过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炎炎夏日的呢?古人的避暑技术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呢?

一、衣服选材逐渐轻薄,易于散热透气

夏天在现代人的眼中就是一个可以自由穿着短袖短裤也不会被异样眼光看待的季节,这当然也是基于现代文化逐渐开放,允许人们裸露躯体,但是在古代,这是不被允许的,就算是在炎炎夏日,也仍然需要穿着长袖长裤。

而为了减少炎热的夏天所带来的暑气,古人在衣服的材料上有了选择,夏天的衣物更加轻薄,更加易于散热透气,所以我认为在夏季衣服的制作上选材更加轻薄透气是古人避暑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首先是普通人家对于轻薄衣物材质的选择,囿于价格的限制,在古代的普通百姓为了避暑能够选择的衣物材料是非常有限的,但正式这样严格的限制,激发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在《金瓶梅》第二十七回里,就写到过一种在普通百姓家比较流行的夏天衣服的布料,名字叫做"焦布"。当时,正好是蔡太师的生日,西门庆为了东山再起就需要巴结一下,因而需要准备寿礼,寿礼中就送了一些服饰。

因为寿礼是在夏季举办的,所以送的衣服也必须要符合夏天的温度需要,而西门庆在落魄的情况下送的是李瓶儿的嫁妆,其中就有由焦布做成的两匹质量上乘的布匹。

对于生活在夏天的普通百姓们,为了避暑,最好的选择就是穿着焦布所做的衣服。但是据历史记载,《金瓶梅》里所说的"焦布",其实也就应该是"蕉布" ,还可以称为"蕉葛",其实就是一种用植物芭蕉的根茎做成的布匹,加工以后,做成丝一样的东西。

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透气性有了但清凉度不够,古代人民还加入了草木灰汁做成的温水洗涤剂,去除一些杂质, 纺织为布, 称为"焦布"或"蕉葛"。

这种材料来做夏天的衣服, 穿起来自然就会很轻薄以及清凉,可以驱除暑热,因为它的材料比较容易获得,因而价格也不是很贵,因此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

普通百姓有专门的避暑衣物,那有钱人家就更会有独属于自己阶层的衣服,那就是纱质衣物。

还是拿《金瓶梅》中的例子来说,当西门庆发达以后,他就坐在自家花园中的翡翠轩里消暑,这时,"只见潘金莲和李瓶儿家常都是白银条纱衫儿,蜜合色纱挑线缕金拖泥裙子。"

由此可见,在当时西门庆所代表的一类有钱人家都会选择一些纱质的衣物来避暑散热,以便让自己过一个更好的夏天。

除了焦布,纱,还有一种材料是从古到今都在使用的衣物避暑材料,那就是葛布和麻布,如若透气性,散热性不好的话,现代人的夏天衣服也不会选择这些材料来做了。

在炎炎夏日,没有空调和电风扇,最直接的消暑方式就是将衣物变得轻薄,多穿一些以葛,麻,焦布,纱为主的衣物来避开夏天的热气,这也反映了古人的避暑技术在衣物材料的选择上变得更加轻薄透气,更适合炙热的夏天。

二、食物选择更加清凉,从内减少暑气

古人除了在夏天的穿衣上下了大的功夫来帮助自己躲避夏季的炎热,在吃食上也同样很讲究,研究出不少能在夏天帮助自己清凉解暑的菜品,每一朝都有不同步的发展。

首先是距离现在比较近的明清时期。据历史记载,在明清的时候,有一种食物在夏天风靡了上层贵族和下层普通百姓,那就是老百姓们在伏天最喜欢吃的莲子汤。

在中医学上有这样的说法,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所以人们在夏天食用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另外,这个莲子汤没有年龄要求,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食用,中老年人食用,轻身益气,令人强健。

基于这样的强大的保健效果,再加上能够解除夏季的暑热,瞬间就成为了夏季们百姓们的宠儿。

其次就是遥远的先秦时期,那时候出现的避暑食物就是冷饮。值得一提的是,冷饮不是现在才有的,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冷饮,当时已经有了一种冰冻的甜果汁。

屈原《楚辞》说:"挫糟冻饮酌清凉兮",意思就是冰冻过的甜酒喝进去,让人顿时间就清凉百倍了。到了宋朝,民间出现了冰淇淋的雏形,就是用水果压榨出来的果汁和牛奶,将二者搅合在一起,在进行冰冻,美名其曰为"冰酪"。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