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神鸟“栖息”地发现的这10大宝物均收藏于金沙遗址博物馆

2020-10-13 02:08:14 作者: 在太阳神鸟“

摘自《汽车自驾游》杂志社2020年9月刊

神秘的古蜀文明似乎与我们所熟知的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梳理出其间的脉络,尤其是蜀地出土的文物,工艺精湛、造型怪异,这更让古蜀文明显得扑朔迷离。

在成都周边有两座古蜀文明的遗址博物馆,让很多人容易混淆,一座是成都东北方向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另一座是位于成都市西二环与西三环之间的金沙遗址。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的第8 号遗迹坑出土了三百多件文物,其中包括黄金面具,它在出土时是已被揉成饼状,被展开后发现其造型与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风格非常相似,正好说明了夏代至商代时期的三星堆文化与商代至春秋时期的金沙文化有密切的关联,金沙明显是传承了三星堆的文化元素。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为遗迹馆和陈列馆,外形都采用了斜坡的设计,喻示着金沙遗址的冉冉升起。遗迹馆为近圆形,陈列馆为方形,一圆一方又象征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2020 年5 月18 日,金沙遗址博物馆从全国五千多家博物馆中脱颖而出,荣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的称号。

太阳神鸟金箔

这件金饰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博物馆的建设中,各处都呈现着太阳神鸟的图案。它出土时是被揉成一团的,展开恢复后才发现它的图案非常漂亮,金饰外径为12.53 厘米,差不多有CD 光盘那么大,但是厚度仅有0.02 厘米,实际就是一张金箔,其含金量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最高的,达94.2%。它在展柜里的台面上360°不停旋转,供各个方向的参观者欣赏,镂空的图案中内层象火球,代表了古蜀人心目中崇拜的太阳,四周是四只首尾相接围绕太阳的神鸟。《山海经》中提到过太阳自己不会飞,每天是由鸟来托起完成日出日落的。2005 年,这件作品被认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也成为成都市市徽的标识。

铜立人

这只青铜质的铜立人高19.2 厘米,头戴有13 道弧形齿饰的太阳帽、身着长袍、腰间别有短杖,双手手臂上有装饰物,说明他代表的是当时的巫师或者有着国王地位的人物。他手里具体是否拿着东西?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仅仅是一种手势,有着独特的宗教文化内涵。铜立人脚下是一段榫头,由此说明这件铜器可能是插进某件器物上的装饰品。

象牙

博物馆里展出有一根长度1.6 米的象牙,从象牙切片可以看出,它的结构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分层的,如果象牙最外层风化掉,内部就会一层一层地剥落而损坏。目前可以用高分子的硅胶对它进行整体封存,但这种办法的造价太高(封存一根象牙大约需要4~5 万元),而且能保护多长时间也不知道。金沙遗址出土了成吨的象牙,价值连城,所以更多的象牙目前仍然在出土位置被回填保护。传说当时的人用榆树枝和象牙交叉摆放为十字型有震慑精怪的作用,那么也许在李冰修成都江堰之前,成都平原的人们会不会就是用这种象牙祭祀的方式防止水患呢?

玉器

三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加工玉器的呢?在金沙遗址发现的比较有特点的是“成型对开”的玉器——玉器经雕凿后再从中间剖开,这样就将一件变为完全对称的两件了,既省工又省料。而雕凿则采用“马尾截玉”的技术,即用马尾巴上的毛搓成绳子,用解玉砂和水作为介质,将绳子来回拉扯对玉进行切割,留下线切割的痕迹,因此判断古蜀人当时的制玉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

卜甲

占卜是中国古代祭祀非常重要的一种仪式,古时人们占卜的工具主要为卜甲,在金沙遗址共发现19 件,多数为龟背甲,其上有凿出的圆洞与灼烧的痕迹,当烧到一定程度时,巫师通过孔周边裂纹的长短、走向、粗细等,来判断所占卜事件的吉凶。中原的人会将占卜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形成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但在金沙遗址目前尚没有发现有文字的存在。

铜人形器

这只铜器抽象的造型像人但没有头,肩部与脚踝处有小孔,因此它应该不是单独使用,可能是将某种器物穿过头部组合来使用,目前金沙遗址发现了两件这样的铜人形器,也许是两件背靠背一起用的。铜器身上的小孔,应该是为了将它固定在某种器物上,也许是巫师作法时使用的一件器具。

铜人头

这是一件整体造型非常清秀的铜人头像,与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铜人头像在造型和风格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体量上的差别非常悬殊。由于这件铜人头的脖子是中空的,因此推断很有可能是作为某个物件的顶端装饰。也有参观者开玩笑说,铜人头正好与相邻展出的铜人形器是一对组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