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宋爱情佳话:超人气偶像苏轼与结发妻子王弗的千年情深
公元1037年,注定是神州大地上最不平凡的纪年之一,只因一位流转千年而不衰的风流才子在这一年的西蜀诞生了。
他的出世,影响华夏文明甚至世界文明千百年,直至寰宇湮灭。他在诗、词、书、画、文五个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堪称五绝通才。
他是中华民族百世难遇的文人中的全能冠军,是华夏民族安插在北宋的一个不世出的天才。
他是北宋中期的超人气偶像及文坛领袖。
他就是被当朝宰辅,文坛巨匠王安石评价为:“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的东坡居士——苏轼,苏子瞻是也!
他的性格属豁达,他的生活知理趣,他的才情千尺高,他的光焰万丈长,他的爱情境界深,这些都注定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也注定了他的一切都将不平凡。
他在仕途前半生秉持“政党无旧新,一切本为民”的理想,积极入世,然命途多舛,屡次被贬,贬谪地之多、之远、之偏,史所罕见。
中年时卷入党争,因言获罪,身陷囹圄,幸得多方营救,方才幸免于死。后半生感悟人生,参透命运,洞彻禅机。
学儒、向佛、释道成为他后期人生的主旋律,潜心创作,醉心研究,终修成一名“东坡居士”,一代文学大家,接棒恩师欧阳修,成为新一代文坛领袖。
他著作宏富,文采飞扬,纵横恣肆,议论铿锵,有感而发,有情而抒,感人肺腑,真正地展现了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词以传情的真谛。
他一生多情、长情,却不滥情。也正是因为他的情,让后世文学青年们更加对他津津乐道。也正是因为他的情,成为构筑他丰富而立体人生的一股助力;也正是因为他的情,伴他度过了一段又一段的艰苦岁月。
他一生娶两妻,有数妾,然妾室中唯有朝云成为他一生知己,忠敬若一。这三位女子在他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她们是他仕途不顺时温暖的港湾,滋养着他,帮衬着他,给他抚恤,慰他心灵,伴他朝夕,随他左右,不离不弃。
巧合的是,这三位女子都姓王,只是与他相随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尤其是他的第一位妻子,是他心中永恒绽放的“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敏而静,慧而谦”就是他给她最好的颂赞。她不仅是他生活的伴侣,还是他人生的守护神,是他的侍读,他的玩伴,他的知己,他的谋参,他的贤内助。
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是那样地纯真浪漫,那样地真挚动人。她是他的初恋情人、结发妻子,也是他内心最珍贵的至爱。
他们邂逅于四川眉山岷江之滨,古中岩书院旁的无名池塘边。池塘犹如一湾碧潭,潭水清澈见底。
每当春天来临,书院的学子们总喜欢来此踏春赏玩。潭水两旁蒹葭丛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杨柳摇曳生姿。
春风一吹,红了桃花,绿了杨柳,散了云堆,醒了青蛙,招徕燕子,可谓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动静相宜,令人无不神往。
更令人讶异的是,只要行人拍手,就能唤来锦鲤戏水。如此好景当配好名,乡贡进士兼书院先生王方遂召集眉山青年才俊前来为这池塘取名,也顺道为爱女择一良偶。
有人取名为“戏鱼池”,有人说“藏鱼池”更好,还有人曰“跳鱼池”极佳,然而,这些都没有一个是先生满意的。
先生把目光聚集在了一个身长八尺有余、形态自若的书生身上,书生明白老师意图,举手作揖,将所取名字献给先生。
此时,书院家舍窗前正有一妙龄女子倚栏观望,也把自己所取的名字写在锦帕上,差人送到先生的手上。先生拆开锦帕,看到“唤鱼”二字,顿时喜笑颜开。
皆因刚才书生所取名字也为“唤鱼”,如此不谋而合,实乃天赐良缘,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书生即是那位玲珑少年苏轼,而女子正是那位窈窕淑女王弗。
他们郎情妾意,一眼刹那就笃定今生来世。“唤鱼联姻”成为千古爱情佳话。那年他19岁,是书院品学最优的学生;那年她16岁,蕙质兰心,待字闺中。
也许他们早已一见钟情,只待缘分天定,水到渠成。公元1055年,苏轼与王弗永结秦晋之好,佳偶天成,才子佳人,令人称羡。
婚后更是琴瑟和鸣,伉俪情深,相濡以沫。苏轼是读书人,常常耕读至深夜,而王弗也不肯早早睡去,在旁研磨聆听,红袖添香,形影不离。
起初,苏轼不知王弗通晓诗文,每当苏轼读书忘记书上内容时,她却总能在旁提醒,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苏轼很是惊讶。
毕竟那个时代人们对女子的要求,也只是停留在“无才便是德”的桎梏之中。他问她是否学过诗词,她只娇羞地说巧合而已。
苏轼不信,就从其他书本上摘取知识考问她,然而,她又总能回答上一二。这时苏轼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弗是位知书达理、博闻强识、才情不输自己的女子。
只是她比自己更加懂得藏拙、克制和低调,不愿惊醒夫君自我陶醉的美梦而已。公元1057年,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赴京师开封科考,一举中的。
在应礼部试所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被当时文坛盟主、开坛宗师兼本次主考官欧阳修评为第一,后又因疑是其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降为第二名。
这位政坛大咖、文坛泰斗对苏轼的推崇,可以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给其好友兼副考官梅尧臣的信中说:“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成语“出人头地”便是出于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