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说起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人才选拔制度大多都是科举制度,但是要知道,隋朝时期科举制度才初具雏形逐渐建立起来,在此之前,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存在近千年。
在这近千年的历史中,人才选拔制度依旧是个不变的课题——怎么选拔出更加优秀更加符合政治发展方向的人才来为皇权和君主专制服务以求谋得更长久、稳定的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选拔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
孕育了封建历史中有名的"贵族政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辟召制在科举制出现的近千年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辟召制所带有的时代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被后代史学家称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历史上有名的朝代更迭最为频繁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不仅产生了许多新生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催生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辟召制绝对算得上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新兴时代制度。
时间跨度为三百年左右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治态势算不上稳定,但是辟召制还是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深深烙印在了自己的身上。
1.魏晋南北朝时期辟召制出现的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承汉朝,开端是曹丕建立的魏国政权,但是因为时代跨度较为短暂,并且古人都有"借鉴前朝制度"的思想。
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除了运行自己贵族政治特色下的九品中正制以外,还有众多选拔人才的弥补性政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和上层阶级为维护自身阶级地位稳固所采取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制度所带来的社会阶级流动严重固化、人民发展积极性不足等社会问题背景下,辟召制应运而生,来弥补九品中正制某些令社会无法忽视的制度问题。
2.魏晋南北朝时期辟召制独特的时代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固然有着阶级固化、社会动荡等时代问题,但它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这时候的文学开始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取代儒学,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华高低的标准,而文学功底是否深厚以及文化素养的高低也直接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辟召制的衡量标准,决定了平民阶层是否能够通过辟召制步入仕途,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了选拔具有文学才能的人,辟召制和察举制作为九品中正制的弥补制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辟召制和九品中正制一样,都是自上而下的人才选拔制度。
在推动官僚队伍实力加强的同时其实本质上并未很大的损害到贵族阶级的利益,颇具中庸思想。这不仅是它影响力和传播广度优于察举制的原因,也是时代特色所在。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辟召制对社会以及后世的影响
辟召制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主流的人才选拔方式,所影响辐射的范围无疑是非常大的:上到王公贵族、士大夫阶层,下到田野农夫、手工业者,无不受到辟召制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还是因为人类社会一直以来的分工合作势必会带来职业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也一定会造成观念上对职业优劣的判别。步入仕途作为封建制度中职业的"上上之选",自然使整个社会趋之若鹜,这也是辟召制有如此巨大作用力的根本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辟召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的权利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在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之中都是比较罕见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人才选拔制度才被他们如此紧密的攥在手中,并且发展到后期逐渐成为了势力极大的门阀世家,甚至威胁到了皇权。
其实辟召制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加速了这种几年的形成——辟召制没有相对正规客观的流程,尤其是官府征召人才为官的方法——"辟",更是几乎全权由位高者掌握,高位官员的主观性比较强。
得以爬上高位的人,想尽办法将亲近之人送上仕途,并且逐渐组建了自己的势力网,这不可以不说是辟召制的一个消极影响。但是从积极作用上来看,辟召制也是十分出彩的:它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贵族垄断仕途,但是却相对提高了贵族进入的门槛,提高了整体的官员素质,或多或少也推动了社会阶级流动,焕发了社会发展活力。
2.魏晋南北朝时期辟召制发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辟召制并没有随着魏晋南北朝的覆灭和它一起步入历史的消亡,我们甚至能在以后的千余年光阴中窥见它所具有的深远影响。
辟召制的制度体系下,高位官员下面一般都会有自己一手提拔并且为自己所用的较低位臣子,这种政治文化观念是受到辟召制直接影响的,并且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中国古代官场极其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