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饼可是一种高端食物,也是一种高规格的宴会上才可以吃到的食物。宋代叶梦得撰有《避暑录话》一书,这本书共二卷,主要记载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前朝及当代的人物行止出处,抒发作者的野居逸趣,偶尔杂以经史议论。
(叶梦得绘像)
正像后人评价的,这是一本“其所叙录,亦多足资考证而裨见闻”的、有史料价值的书籍。叶梦得(1077——1148),生活在两宋之际,著名爱国诗人、词人、文学家。
在《避暑录话》卷二中,叶梦得记载了一件唐代人吃大饼的故事,也可以看出大饼这种食物在唐代还是一种非常高端的食材,是皇家御膳之一,也是高规格宴会上,赏赐大臣的一种食物。
这种在唐代叫“餤(dàn)”的食物,其实就是就是类似于点心的一种烧饼,烹饪制作的时候在大饼上撒有胡麻(芝麻),所以也叫“胡饼”。《避暑录话》里写道:
唐御膳以红绫饼餤为重。昭宗光化中放进士榜,得裴格等二十八人,以为得人。会燕曲江,乃令大官特作二十八饼餤赐之。卢延让在其间,后入蜀为学士,既老,颇为蜀人所易。延让诗素平易近俳,乃作诗云:“莫欺零落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餤来。”
王衍(前蜀后主)闻知,遂命供膳,亦以饼餤为上品,以红罗裹之。至今蜀人工为饼餤,而红罗裹其外,公厨大燕,设为第一。
文中的“光化”是唐昭宗的年号(898 年8月——901年3月),叶梦得《避暑录话》中的这段话大意就是说:在光化年间,举行科举考试,这一年只有裴格等二十八名优秀的学子脱颖而出,考中了进士科的取士,于是唐昭宗大宴曲江。
(曲江)
曲江始建于隋炀帝时期,曲江在唐代经过大规模的扩建,曲江性质大变,成为首都长安城唯一的公共园林,达到了曲江发展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成为唐文化的荟萃地,是唐都长安的标志性区域,也奏响了中国文化的最强音。
曲江宴会是唐代时国家高规格的宴会,唐昭宗命令御厨特别制作了二十八张大饼(饼餤)。每一张大饼还用红绫包裹着,给每一位登科的进士一人赏赐了一张用红绫包裹的大饼,可在大饼在当时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唐代墓室壁画上描绘的宴饮图)
而在则二十八名脱颖而出的登科进士中,就有卢延让。卢延让的诗浅显易懂,风格自然。据《唐才子传》记载,卢延让“天才卓绝,为诗师薛能,词意入僻,不尚织巧,多壮健语,为人所嗤”。
而这一次的曲江宴会,成为了卢延让人生的光辉灿烂的时刻,也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到了五代时期,卢延让到前蜀去做太学生的时候,他都对这次曲江宴会上吃大饼的往事念念不忘。
当别人嘲笑他的诗作时,他还写了一首诗来怼别人,意思就是说你们可不要嘲笑我,虽然我老了,牙齿也快掉光了,也啃不动大饼了,但是我可是当年曲江宴会上吃过大饼的登科进士。可见当年曲江宴会上吃大饼的往事是多么的让卢延让怀念呀。
卢延让写的怼别人的诗句,就是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的这两句“莫欺零落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餤来”。
卢延让怼别人的话传到前蜀后主王衍的耳朵里,他觉得唐朝的红绫大饼规格如此之高,他也要让宫廷的御厨给自己制作。
于是,前蜀的宫廷宴会上,但凡赏赐大臣,或者在一些重要的、高规格的宴会中,这种用红绫包裹的大饼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这种饮食风俗在蜀国一度盛行。即使到了叶梦得所在的南宋初年,因为《避暑录话》是叶梦得在60岁写成的,也就是1136年,是南宋初年。
从叶梦得的记载可知,南宋初年四川一带还流行着这种红绫包裹大饼的风俗,尤其是在高规格的宴会上,依然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后来这种大饼上的红绫也被可以食用的红色色素代替,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的一种非常普通的、大众的食品——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