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灵璧图:绘画时代的360?环拍

2020-10-20 05:07:32 作者: 十面灵璧图:

刘丹《勺园太湖石》仍可视为“古典”一路,长段的题跋,展现了中国书画题咏的传统,但已不同于吴彬,或者说没有任何一部画谱的羁绊,更为彻底复归到“写生”的原始意涵。

曾梵志《无题》,是灵璧石的另一种呈现,其手工纸的材质及墨色的层层晕染,构成一种“尽在不言中”的艺术语言,所以名叫“无题”。而“无题”是不想超前定义。

徐累 气与骨——研山铭 设色绢本 104×195cm 2013年

展览现场

徐累《气与骨——研山铭》,远看确实是米芾的《研山铭》,但在水面之下,确是真实的灵璧石,石表起伏跌宕,沟壑交错,褶皱缠结,肌理缜密,是一种“骨”。冷逸之色,或许正是“气”。所谓“气”与“骨”,乃是气韵与构图?不得不说是个开放的结局。

何娴倩的牡丹亭系列作品,取材于江南庭院的一隅,以诗入画,以画怡情,是明清江南闺秀绘画的当代阐释。而太湖石刚好是江南庭院最为重要的景观之一,虽不是十面写生,却在勾皴、晕染上一如吴彬,更显工致与纤丽。

灵璧石 “锁云” 清 红木座 23×13×124cm

陈进、金秋野在《异物感》中以《十面灵璧图》的制图法,反观正交投影的观想方法,认为《十面灵璧图》让我们看见自然造物的本来面目,“它无法被简化或抽象为任何事物,它不值得被投影,也不值得被分析立体主义的画笔捕捉,它从来也不是数学。”暗含着建筑设计中的“中”与“西”之冲突。

余论

吴彬《十面灵璧图》前右侧与后左侧

山与石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至吴彬而为之一变。《十面灵璧图》虽然创作于晚明时代,却在风格、技法尤其是观想方法上,深刻地影响到当代艺术的创作。可谓一画成千年,不到千年,却远胜于千年。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