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后,春秋时代就结束了,进入了更加残酷,灭国更加频繁的战国时代。而在战国诸侯中,最先称霸崛起的不是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更不是西方的秦国,而是在晋国遗骸上成长起来的魏国。
三家分晋后,魏国分到了晋国原来三分之一的领域,但是领土分散,与赵国、韩国犬牙交错。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境内无险可守,稍有不慎就有亡国危机。忧患的环境让野心勃勃的魏文侯最先推行变法图强,他任命用翟璜为国相,改革国政;命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任用西门豹等人治理地方,用吴起训练士卒。魏国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很快就强盛起来。在对外战争中,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更是战无不胜,先后击败秦国、齐国、楚国,创造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八局和局”的不败战绩。魏武卒曾经攻下函谷关,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五百多里的土地,将秦国的疆域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小地区。按照记载,当时五万魏武卒击败了秦国五十万大军,可见其战斗力之强。
一时之间,魏国“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是诸侯中的第一强国。魏国国王可以使用的礼仪、车吗、服饰,都如周天子一般。魏惠王曾经召集十二国诸侯会盟,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个霸主。然而,最初强大的魏国却并没有笑到最后,国势一蹶不振,从巅峰迅速掉落谷底,从首屈一指的大国变成了中流诸侯,最后当信陵君公子无忌死后,终于被秦国所灭。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就是军事上的失利。本来,魏国与赵国、韩国同为三晋,关系良好,这也是魏国东西出击毫无后顾之忧的原因。可后来双方交恶,魏国讨伐赵国。赵国则向齐国求援,在齐国军师孙膑的指挥下,魏国惨败,大将庞涓战死,顿时军事力量大减。不久,在于秦国争夺河西的战争中,商鞅又用计擒下了魏国主帅公子卬,魏国再次被打的大败。纵横天下三十年的魏武卒也损失殆尽,难以恢复。
其次,外交上的失利。三晋本为一体,魏国本来就领土最为零散,如果不能保持与赵、韩的良好关系,魏国的兵力将被大量牵制。不过魏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其采取的策略不是继续保持三晋良好的关系,而是准备起兵灭赵、没韩,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新晋国,但军事上的失利使魏国的尝试失败了。
第三,忽视了西方秦国才是真正的敌人。秦国坐拥地利,守着关中沃野,是魏国的心腹大患。但在魏国伐秦大胜,秦国内部内讧的时候,魏国却没有乘着胜利的机会进一步攻灭秦国,而是扭头与齐国、楚国作战,坐失良机。而日后秦国就凭借关中形胜之地,一旦喘息,成为了魏国的致命威胁。
最后,魏国迁都大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运的发展。大梁地处中原,无险可守,齐国从东方、秦国从西方都很容易突进,像孙膑围魏救赵,就逼得庞涓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