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戏里女子手上带的指甲套叫什么,有什么讲究?

2020-10-22 15:28:26 作者: 清宫戏里女子

这东西和旧社会女人的裹脚布一样,源自封建礼教的病态审美。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戴这玩意的都是有些地位的嫔妃,比如在《甄嬛传》中,嬛嬛从甘露寺霸气回归后宫战场,手上的指甲套给她增添了不少气势。

它的学名叫金驱或护甲套,为了方便一般会叫护甲。

有些人可能会问了,护甲?那不是古代打仗时候将士们穿在身上的吗?

没错,但那是男人的护甲,保护身体不受伤害的铠甲,有金属的也有皮质的。

而女人的护甲就是这种戴在手指上,保护指甲的玩意儿,材质更加的多样化。

据古书记载,护甲最早出现在周朝,那时的人们就有留长指甲的习惯了。

可能又有人要问了,留了长指甲怎么干活?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古人自然也懂,所以留长指甲的都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因为他们根本不用参与劳动生产。

后来,留长指甲就渐渐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分阶层的标记了,比如至圣先师孔子就喜欢留长指甲。

贵族小姐们以【又细又白又尖】的指甲为美,还懂得用凤仙花磨汁,敷在指甲上染色。

这个事情就好像缠足的小脚女人一样,我们现在觉得不可思议,但宋明时期封建礼教认为小而巧的三寸金莲是一种美,他们喜欢那种小脚女人走路摇曳生姿的感觉。

而正是这种“可怜的感觉”,膨胀了封建士大夫的自身优越感,于是女性就成为了他们这种病态审美的牺牲品:你只要负责貌美如花就好了,挣钱养家、血战沙场这种事情都不用操心。

当然,在其鼎盛时期明清两代,缠足也都是上流社会或者有钱人家风行的事情,一般的穷苦百姓可没有那份闲心,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

再说回护甲的问题,指甲是非常脆弱的,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断掉了。

这样怎么行呢?万一走在大街上,被人当成粗鄙的平民了怎么办?

所以,长长的指甲一定要被保护好,这样护甲套就应运而生了。

但是,很长时期里,护甲套都较少有人使用,它的功能也主要是保护指甲。

但是到了清朝,护甲套突然成为了一种时尚。

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到了清末才成为一种宫廷时尚的,因为带火它的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慈禧太后。

或许是慈禧老太太太火了,后来的清宫戏里,无论是甄嬛、魏璎珞、若曦,还是其他嫔妃们一股脑地都戴上了护甲套。

幸好现代审美发生了巨大转变,否则各种甄嬛同款、魏璎珞同款、若曦同款护甲套还不得卖疯了?

如果在大街上遇见乌泱泱的一片指甲套,男人们会不会疯掉?

不过呢,护甲虽然只是清宫戏里女人手指上的一个小物件,可有不少讲究。

首先,不是所有女人都有资格戴护甲。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尤其是发展到极致的清朝,只有皇帝的女人,那些有品级的嫔妃才有资格佩戴。

而且嫔妃们也是分等级的,不同等级有不同等级的服饰,万万不能僭越。

其次,护甲的材质、工艺。

从材质上说,护甲有金的、银的,也有玳瑁、珐琅的。

因为长期戴在手指上,需要考虑到透气的问题,因此护甲都是带孔的。

而为了好看,护甲的工艺包括镂空、点翠、錾花、烧蓝、金累丝、嵌宝石等等,而且一般都是多种工艺结合一起打造。

另外,即便有了护甲,长长的指甲也是需要养护的。

一向非常注重养生的慈禧太后,对于指甲的养护就非常讲究。

据说要先泡手,再修整,再刷洗,然后均匀涂上西洋进口的指甲油,连泡手的水都是太医专门调制的中药方子所化,至于其他工序,也都是有专人负责的。

再联想到慈禧穷奢极欲的生活,不由得感叹旧社会阶层分化之严重,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统治者却依旧有闲情雅致摆弄这些个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