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化:乾隆时期的仿古玉佩之美!

2020-10-23 15:23:59 作者: 故宫文化:乾

在清宫藏玉中,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研究价值。仅以其中仿古玉佩为例,便可窥见清朝仿古风气之盛,水平之高,审美之妙。

01

白玉人面鸟兽纹斧

此器为带有千字文序号的乾隆仿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品。器为一对,选无瑕白玉,作斧形状,上端有刃,下端有孔,两面琢双阴线纹饰。

其中一斧正面上部琢一人首,张口,有獠牙,双耳下各有一侧面人首,下部琢阴线变形兽面纹,背面有上下两组变形兽面纹,兽面以眼目为中心,由多组双阴线勾连而成。

而与之成对的另外一斧,正面琢鸟、兽纹,鸟在上,兽在下,鸟爪抓于兽背,兽作奔跑状,动感十足,其背面琢双阴线勾连纹饰。

这对玉斧同置一嵌银木匣内,是乾隆时期仿古精品。

仿古作品捕捉所仿原器的主要特征十分重要,此仿古玉斧很准确地把握住了新石器时代玉器在图案设计、线条雕琢以及钻孔工艺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并创造性地呈现了这些特征。

02

玉镂雕螭龙斧形佩

玉镂雕螭龙斧形佩。此斧形佩是清乾隆时期典型的仿战国纹饰器物。选羊脂白玉,玉洁白、莹润、有光泽。长方片状,斧形。

采用镂雕和浮雕技法,刀法细腻。两面琢纹,纹饰相同。顶部琢一拱身蹲龙,其下饰兽面纹,中部有一孔,孔中镂雕一夔凤纹。下部饰勾云纹和榖纹。

战国玉器讲究对称,常见双龙、双兽、双鸟图案,作相对或相背排列,形成对称。

正如此斧形佩两侧所琢回首爬行螭纹,做相对排列,呈现对称之美。而斧顶的拱身蹲龙,与中部孔中镂雕的夔凤纹,一上一下,一大一小,一内一外,遥相呼应,不是对称,胜似对称。

足见清代仿古者在参透并承继战国时代对称审美取向的基础上,大胆加以变化和发展,作品既追求对称又讲求变化,造型古朴又不失华美。设计上有独到之处,融入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全新的审美取向。

03

玉镂雕夔凤长宜子孙佩

此长宜子孙佩为乾隆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仿汉代玉佩作品。选用白玉,无瑕斑。主体呈圆形,上部镂雕双夔龙,面面相对,头顶云纹。下部圆形镂雕双夔凤,亦面面相对。圆中分上下左右篆书“长宜子孙”四字。

宜子孙佩属璧式佩,在玉器发展进程中源远流长。据考古研究证实,战国玉器中已出现廓外带有装饰的璧式佩,装饰多在璧外的两侧,以龙凤等纹饰者居多。

到了汉代,廓外带有装饰的璧式佩较战国有所发展,其装饰主要在璧的上部,有时两侧亦有附饰,装饰中有龙、螭、凤图案,或带云纹、文字等。

迄今发现,有带二字、三字、四字的作品。二字者多琢于璧上部,如“益寿”、“长乐”等。三字、四字者多琢于璧圆廓内,如“宜子孙”、“长宜子孙”等。

仿古似古,历来是仿古玉器最基本的追求。而乾隆时期仿古玉器则远在此追求之上,做到了仿古而不拘泥于古,似古又不湮灭于古。

正因其在仿古中坚定不移地求新求变,继往开来,所以终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仿古风格,成就了难以企及的仿古之美。